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產業動態]十年來我國醫療器材(助聽器)出口市場變化分析

0 意見

筆者從網路上找到由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金屬中心的葉哲政先生所撰寫的一篇文章:十年來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市場變化分析,茲將全文刊登於此,並針對助聽器部分做一些討論。如不同意刊登此篇文章全文,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產業分類:生技醫藥
產出單位:金屬中心
作  者:葉哲政
日  期:2008/07/04

一、前言

醫療器材係指可用於診斷、治療、減輕、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及促進健康, 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有關儀器、器械、用具及其附件、配件(含軟體)、零件。由於產品眾多及其牽涉相關法規,因而使得醫療器材產業具有產品多樣化、技術複雜程度高、研發與利潤的不確定性高、產品審查門檻高、市場封閉性高等不同的產業特性。而在此特殊的產業中,我國相關廠商應用中小企業快速反應的特質, 使得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值從1997年的119億元新台幣成長至2007年的225億元新台幣,十年來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7.9%,尤其是診斷用相關醫療器材(如血糖計)更有高達17%以上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

二、十年出口市場變化分析

雖然,表面上來看,我國醫療器材呈現相當穩定的成長趨勢,其出口產品照理說應該變化不大,但是,實際上,在這十年當中,我國醫療器材的出口卻是呈現相當大的變動。在1997 年,前十大出口產口包括有塑膠製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理療按摩器具、助聽器、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眼鏡用透鏡及其他第9018 所屬貨品(手術治療用器具)等,如【圖1】所示,其中,塑膠製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理療按摩器具、助聽器更是我國出口前五大, 約佔當年我國醫療器材總出口的50.3%。到了2002年,除了淘汰部份產品外,又有另外三項新產品擠入出口前十大,像是其他第9021 節所屬貨品(身體各部位彌補物)、血壓計、血糖計,而塑膠製檢驗手套及手動輪椅雖還在前十大,但是受到廠商移往中國大陸設廠的影響,出口值已逐漸衰退,而眼鏡框/架及助聽器的產品更是呈現大幅滑落的現象。到了去年(2007 年),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前十大產品又有新的變化,隱形眼鏡、糖尿病試紙、其他內外牙科或獸醫用家具(主要為手術檯、手術燈)擠進了出口前十大,且在近5 年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更分別高達40.2%、192.5%及26.7%, 屬於高成長、高出口值之重要產品。相對的, 塑膠製檢驗手套、其他血壓計、手動輪椅、眼鏡用透鏡、眼鏡框/架受到廠商外移大陸的影響,出口值呈現下滑的趨勢。不過,整體來看,2007 年我國醫療器材的出口值在新的出口產品助益下,不但擺脫電動代步車出口值下滑的影響,反而比五年前的出口值成長了33.8%。


【圖1】1997 年至2007 年我國前十大出口產品變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金屬中心 ITIS計畫整理

除了從出口產品變化觀察之外,十年來我國前十大出口商也有相當大的變化。在1997 年的前十大出口商中, 第一大出口商為代工生產助聽器的台灣樓氏電子公司,而且,前十大出口商中有五家從事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產品出口,如金騰山企業公司、鴻億實業公司、環球手套公司、金長榮國際公司、金玉山企業,從事電代步車的僅有排名第三的必翔公司與排名第八的國睦公司。到了2002 年, 必翔公司與國睦公司已爬升為我國醫療器材的第一、第二大出口商,且新增第七大維順工業公司下,使得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成為我國醫療器材最大的出口產品;除了電動代步車之外,血壓計也是我國較大的出口產品,而優盛醫學與合世生醫也名列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商的第五及第六大;相對地,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已漸漸淡出臺灣出口,僅剩金長榮國際公司與金騰山企業公司仍在出口前十大中,甚至於美商的台灣樓氏電子公司隨著樓氏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的成立, 使得助聽器產品的代工生產已漸漸淡出。2007 年的醫療器材出口前十大又有新的變化,電動代步車仍是我國醫療器材最大的出口產品(前十大廠商增至四家), 然而血壓計受外移大陸影響已沒有任何廠商出現在前十大中,而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也僅剩金長榮國際公司一家,排名也落至第九名。雖然受到勞力密集度的產品不斷移出的影響,反而促使我國醫療器材廠商不斷地往技術層次高的醫療器材產品靠攏:如生產隱形眼鏡的精華光學,生產血糖計的泰博公司、邁迪公司,生產醫療用氣墊床組的雅博公司都在前十大出口商中,成為我國醫療器出口的生力軍。

【圖2】1997 年至2007 年我國前十大出口商變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金屬中心 ITIS計畫整理

三、 結論

從近十年我國醫療器材產品的出口發展來看, 我國出口產品已從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助聽器等人力成本較高的產品轉向電動代步車、手術治療用器具、血糖計等有其相對技術障礙的產品為主,使得我國醫療器材產業不因廠商外移大陸而停止成長, 相對地,憑藉著我國中小企業高適應能力的特質, 反而在更高技術的醫療器材中覓得另一線商機。

不過,從十年來出口產品與廠商生態轉變的情形來看,雖說我國有能力漸漸從人力密集的醫療器材轉向技術密集的醫療器材,甚至於開發自有品牌銷售,但是,整體而言,我國醫療器材產品技術層次大都限於醫院通路外的產品(指一般販賣醫療器材的專賣店),對於真正的醫院通路(指直接賣給醫院)產品項目卻不多,主要是這方面的產品技術需求高、醫院通路封閉,再加上國際大廠長期的把持下,我國廠商有較高的進入障礙,而這也是我國醫療器材產業未來需要努力的目標。

延伸討論:

葉先生的這篇文章整理了十年來台灣醫療器材出口市場的變化,但由於葉先生可能並不熟悉助聽器產業,所以當中有些對助聽器產業的描述可能有誤,茲將幾點列出供大家參考與討論:

在【圖1】中,海關進出口統計的項目是「助聽器,不含零附件」,但在【圖2】中列出的台灣樓氏電子,其主要業務便是助聽器的麥克風、喇叭等零附件,並不做助聽器代工。這跟海關列出的項目不同,因此台灣樓氏電子遷至大陸蘇州,並不太會對台灣的助聽器代工衰退造成影響,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台灣助聽器代工之所以衰退,是因為目前台灣的助聽器製造商僅有能力去生產功能十分陽春的類比助聽器(analog hearing aids),但近年來隨著數位技術的演進,功能強大的數位助聽器已成為市場主流。在美國2007年的市場統計中,類比助聽器銷售的比率僅佔8.2%,而數位助聽器佔91.8%。由於整個助聽器市場的轉變,自然台灣類比助聽器的出口銷售便逐年降低。

此外,葉先生所述:「我國出口產品已從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助聽器等人力成本較高的產品轉向電動代步車、手術治療用器具、血糖計等有其相對技術障礙的產品為主」。筆者同意助聽器由於零件精密細小,因此多需人工組裝,確實是人力成本較高的產業。但現今主流的數位助聽器,由於要在微型的晶片上完成許多功能,又要要求體積小與省電,事實上是非常具有技術門檻,助聽器也絕非僅是大家想像中僅是單純把聲音放大的設備,這也是為何目前台灣尚未有能力完全研發並生產數位助聽器的主要原因。筆者所在的實驗室與公司團隊目前正在研發並試著準備生產國產的數位助聽器,希望未來我們的助聽器產品有機會重返台灣出口前十大的醫療儀器項目。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新聞]聽力師法審查 利益團體拔河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12月5日的Yahoo奇摩,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特約記者高玉如/台北報導】攸關全國十萬聽障人口聽力治療、輔具驗配業務專業證照化的「聽力師法草案」,在聽力語言治療專業團體及助聽器材販售公會等利益團體拔河下,立法院審查進度再次受阻。

立法院衛環及勞工委員會4日審查「聽力師法草案」,有國民黨籍立委楊麗環及行政院所提版本。楊麗環在提案說明時指出,整部法案自立法院第六屆起,歷經多次公聽會及協商,已經與相關團體及行政部門討論取得共識,唯一爭議點只剩下聽力師執業範圍,及目前助聽器驗配從業人員的證照取得寬限期問題。

楊麗環說,她堅持對聽覺系統評估、障礙復建、聽力障礙程度及助聽器使用的評估,應該由專業聽力師處理,至於不涉及醫療專業的助聽器驗配業務,考量助聽器驗配涉及的電子學等專門技術,她同意可以由一般的驗配師負責,因該從業人員就電子學等專門學問,可能比醫師更專業。


衛生署長葉金川報告時指出,目前台灣有十萬聽障人口,行政院版本認為應建立專業證照機制以符合時代潮流。草案的爭議問題在執業範圍及考試資格,他認為助聽器的使用評估應該專業化,因此草案第十二條第四款「聽覺輔助器使用評估」有立法由聽力師處理的必要。

葉金川並同意刪除政院草案同條第七款,聽覺輔助器驗配專屬聽力師業務範圍的條文。此外,該法通過前在專業機構從事聽力師業務兩年以上者,可連續參加五年特考以取得正式資格。

國民黨籍立委黃義交對立法時機持不同意見,他表示,助聽器材同業公會提供的數據指出,目前從事助聽器驗配人員有上萬人,在失業率攀升的此時通過聽力師法,將排擠這些人的工作機會,既然目前鮮少聽到相關的醫療糾紛,大家相安無事,何必去動?葉金川對此表示,會受影響的約只有2000人,且聽力障礙評估等醫療專業的證照化是世界潮流。

委員會召委徐少萍表示,他支持該案應儘速立法,但既然立委還有不同意見,就應該多一點時間進行溝通協調,因此裁定該案另定期討論。

[產業動態]耳掛型助聽器的銷售比率持續上升

0 意見

Source: HIA and HR estimates

根據助聽器產業公會(Hearing Industries Association)的統計,使用細管(slim-tube)的開放式選配助聽器在市場上的銷售比率持續上升。耳掛型(Behind The Ear, BTE)助聽器在2008Q3的銷售比率佔全部助聽器銷售的57.5%,相較2007Q3僅有52.6%,耳掛型助聽器的銷售比率在過去12月來上升了5%。如上圖所示,5年前(2003年)耳掛型助聽器僅佔市場不到1/4的銷售比率,現在的銷售比率卻已經超過1/2。另一方面,美國的助聽器年銷量在2003年以前大致都無法突破200萬台的銷量,但之後便開始逐年遞增,到如今約有240萬台的年銷量,看來開放式選配技術確實吸引了更多聽障者願意配戴與使用助聽器。

此外,筆者上次在[產業動態]美國2008年第三季的助聽器銷售市場衰退這篇文章中提到,2008Q3的助聽器大眾市場(不包含退伍軍人管理部門所採購的助聽器)相較於去年同期(2007Q3)來說,減少了2.9%。Hearing Review雜誌預估2008年整年的助聽器銷售將會減少約1.5到2.5%,同時耳掛型助聽器在2008Q4季末的銷售比率應該可以達到58%。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新聞]世衛組織在北京設立防聾合作中心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12月8日的新華網中央日報網路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王思海)世界衛生組織(WHO)防聾合作中心8日在北京同仁醫院挂牌成立。這使中國成為第5個設立防聾合作中心的國家。

WHO西太區主任委申茂在8日舉行的揭牌儀式上說,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是中國的重點學科和實驗室,為中國耳聾的防治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WHO在北京同仁醫院設立防聾合作中心,是對中國和北京同仁醫院精湛醫療技術的肯定。

據介紹,新成立的防聾合作中心將把防聾工作開展到農村,把防聾知識滲透到中國偏遠地區;同時為中國培養更多防聾治聾專業人員,以降低中國聽力殘疾人口的發病率,提高中國人口素質。


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介紹說,中國是聽力殘疾的高發國家。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口抽樣調查顯示,中國聽力殘疾人口約2004萬,佔總殘疾人口的24%。其中,7歲以下聾兒80余萬,且每年約新生3萬耳聾患兒。

北京同仁醫院院長、WHO防聾中心主任韓德民說,0-7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該時期的聽力損失不僅造成言語發育遲緩甚至導致聾啞,還會造成兒童腦卒中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育遲緩,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幸和負擔。

12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防聾中心在北京同仁醫院成立,WHO西太區主任魏申茂(中)、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左一)、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右一)共同為中心成立揭牌。據2006年中國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目前中國聽力殘疾人約有2004萬,占總殘疾人口的24.16%,其中大部分患者因為經濟條件和醫療條件所限不能有效及時治療,造成不少耳疾患者終身失聰。
(中新社/圖文)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新聞]香港中文大學成功進行亞洲首項全植入助聽器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香港中文大學網站,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成功在亞洲進行首項全植入助聽器。該系在2008年2月至6月期間,成功為3名年齡介乎35至56歲、患有中度至嚴重聽感神經性聽力損失或混合型聽力損失的人士進行手術。全部病人植入助聽器後都滿意效果,不但外觀良好,而且聽到的音質更自然。

全植入式助聽器是聽力輔助器具的一項重大發展,它是一個置於中耳的假體,繞過外耳、鼓膜及部分聽骨鏈,與中耳主要部分直接連接,透過提高耳小骨的振動來放大聲音,更加自然直接地送到耳蝸。由於全植入聽力裝置部件不須置於耳道內,所以耳道能完全開放。

全植入式助聽器經耳背的肌肉及骨骼通道伸入耳小骨,手術傷口約五厘米,植入後病人的耳背微微隆起。耳背皮下的咪高峰可接收聲音,感測器再按訊號震動,刺激耳骨或圓窗。
(中文大學醫學院提供圖片)


新技術適合中度至嚴重聽力損失人士,包括耳道閉鎖、慢性中耳炎、膽脂瘤、耳硬化及感音神經性失聰人士,而對傳統助聽器效果不理想者,尤其有效。一些因耳道感染或慢性耳道疾病而不適合佩戴傳統助聽器者,都能受惠於全植入式助聽器。全植入式助聽器提供卓越的功能及外觀效果,病人可自如地進行戶外及水上活動。但對於一些聽覺深度受損(聽力損失在90分貝以上)或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的人士,則不適合植入此助聽器。

全植入聽力裝置由三部分組成:電子膠囊、麥克風系統和中耳感測器。電子膠囊包含電池、磁鐵、聲音處理器和感測器的連接器。醫生會將助聽器植入到病人耳朵後的皮膚下。手術一般需時約兩小時,需全身麻醉。經過大約6至8個星期的癒合期後,聽力學家會進行聽力裝置的開啟程序。

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學術主管唐志輝教授表示:「全植入式助聽器提供了一個復聽的選擇,一些病人若不滿意傳統助聽器的效果,可考慮接受耳鼻咽喉科醫生和聽力學家的評估,評估是否適合使用全植入式助聽器。」

總括而言,全植入式助聽器是一個隱藏的聽力裝置,使用時不著痕跡,同時亦不會妨礙日常生活。

左起: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宋家強醫生、耳鼻咽喉科學術主管唐志輝教授,以及客座助理教授兼聽力科主管王家昌先生

黃女士接受全植入式助聽器手術後,耳背微隆。陳亮華攝(蘋果日報)

延伸閱讀: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參考資料]開放式選配助聽器規格比較表

0 意見


最新一期的Hearing Products Report (November/December 2008)整理了一份開放式選配助聽器規格的比較表,其中有來自14家助聽器製造商的32款助聽器。內容相當值得參考。

規格表下載:
http://www.hearingreview.com/issues/pdf/TechGuideMatrix.pdf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產品]2Pi公司販售助聽器相關的訊號處理演算法

0 意見

筆者發現一家專門研發與販售數位訊號處理演算法的公司,叫做2Pi(http://www.two-pi.com/)。2Pi成立於2003年,其產品就是各種可以應用在聽力照護(hearing health)、聽力保護(hearing protection)與通訊(communication)的演算法。目前2Pi提供的演算法產品如下,從事相關研究或產品開發的人,或許可以評估看看2Pi的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參考資料]可以下載聽力科學期刊的電子資料庫

0 意見

我們在進行聽力科學研究時,總是會需要查閱各種期刊,而且最好是可以直接下載電子全文以便列印與保管。筆者目前在陽明大學就讀,茲就陽明大學圖書館現有電子資源查詢系統可找到的期刊,整理可用的電子資料庫與年份供大家參考。其它非陽明大學學生與教職員的讀者,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單位能否使用這些電子資料庫,這樣對於調閱期刊文章可以便捷許多。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 ProQuest (1997--)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 ASP (2001-2002)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 WilsonWeb (2001--)
  • ASP (2000--)
  • ProQuest (1998--)
Ear and Hearing
  • 尚未找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 尚未找到
Hearing Research
  • SDOL (1995--)
Scandinavian Audiology
  • ASP (1998-2001)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 WilsonWeb (1999--)
Audiology
  • ProQuest (1994-200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 SDOL (199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Extra
  • SDOS (2006--)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ProQuest (1990--)
  • ASP (1990--)

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新聞]新科技讓聽覺障礙人“聽”廣播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12月3日的多維新聞網,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來源﹕美國之音
記者﹕西斯科(華盛頓)

巴拉克.奧巴馬11月4號當選為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當天﹐另一件具歷史意義的事情同時發生。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11月4號在華盛頓為聽覺障礙人士舉辦了晚會。他們測試了一項新科技﹐未來有一天廣播將會出現幾乎同步的字幕﹐造福那些聽不見聲音的人。

美國一些聽覺障礙的人在總統大選投票的當天晚上﹐通過新的廣播技術獲得選舉消息。估計﹐美國大約有2千800萬人有聽覺障礙﹐其中一小部分人聽不到任何聲音﹐但很多人是後天發展成的聽障問題。

廣播內容實時轉為文字

這項技術的支持者說﹐很多有聽覺障礙的人將受惠于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的這項新科技。全國公共廣播電臺高級工程師簡.菲利浦.安德魯斯說﹕“他們完全沒有辦法知道廣播節目的內容。今天晚上﹐我們讓他們有機會通過文字來聽廣播。”

這完全應該歸功于數據技術。來賓們觀看著現場節目的字幕﹐經由特殊的廣播接收器﹐廣播內容直接轉換成字幕﹐展示在屏幕和筆記本電腦上。來賓向研究者講述自己這項技術的看法。謝裡爾.赫夫納說﹕“我太喜歡這個技術了﹐它太令人興奮了。我恨不得現在就能使用它﹗”

全國公共廣播電臺還向他們展示了為耳聾乘客研制的車內技術。汽車駕駛員在廣播屏幕上看到的東西﹐聽障乘客同時可以看到廣播字幕。

非營利實驗室研發新科技

這項技術和字幕軟件由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在華盛頓的實驗室裡研發。麥克.斯塔林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他說﹕“我們是美國唯一一個研究廣播科技的非營利實驗室。我們進行這項研究是因為﹐我們認為﹐數據傳送帶來了很多新東西﹐我們可以提供很多新的公共服務﹐讓廣播以嶄新的面貌進入21世紀。”

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的使命是通過它的800個廣播站﹐向美國全國播報新聞和文化節目。斯塔林說﹕“我們愈來愈多地問自己﹐我們向全國的廣播是否只是無線電訊號而已。我們問自己﹐我們能否打破障礙﹐讓從來聽不到廣播的人終于可以聽到了呢﹖”

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實驗室繼續努力改善這項科技。他們希望證明﹐數百萬名聽障人士能夠看到廣播字幕。現在的目標是降低成本﹐說服制造商這是一個充滿商機的市場。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產業動態]NXP與Phonak合作為聽力系統開發低功耗無線晶片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EDOM,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宣佈推出一款與瑞士峰力集團(Phonak)所合作研發,針對聽力系統的單晶片超低功耗無線電產品。新款的超低功耗晶片將被整合到峰力以CORE為基礎的聽力系統和無線週邊配件的產品線中。

峰力研發副總裁Hans Leysieffer指出,與恩智浦的合作讓該公司可為其聽力系統快速研發出新款晶片。該產品在嵌入式軟體架構中,結合領先的超低功耗技術和專長,確保峰力為聽力系統的佩戴者提供高品質的聽覺表現。

恩智浦半導體資深副總裁暨技術長Rene Penning de Vries則表示,醫療電子是半導體快速發展的領域之一,對該公司也越來越重要。恩智浦是以磁感應無線電技術和CoolFlux DSP的超低功耗解決方案為這一突破性專案的基礎。

新研發無線晶片支援高達298kbps的資料傳輸速度和雙向通訊,確保了諸如立體聲音頻道和雙耳機等創新功能的使用。在這項合作研發案中,體積小巧也是一個關鍵要求,恩智浦與峰力的工程師是利用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和支援單電池的直接操作,開發出此高度整合的方案。

恩智浦半導體目前正擴充其超低功耗IC解決方案的產品線並與客戶在一些高需求領域展開合作,例如醫療保健,為這一市場帶來獨特的產品。

關於峰力集團
峰力聽力集團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附近,從事高科技助聽器和無線助聽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50餘年。與專業的聽力科技以及聽力保健專家的通力合作,峰力公司致力於提高弱聽人士的生活水準。峰力擁有全系列數位助聽器和無線傳訊高科技產品。經由全球2,500名員工,峰力在小型化和高性能方面推展創新並訂立了產業標準。

關於恩智浦半導體
恩智浦是飛利浦在50多年前創建的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公司總部位於歐洲,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擁有33,500名員工,2007年公司營業額約為63億美元(包含已分割的無線業務)。恩智浦提供半導體、系統解決方案和軟體,為電視、機上盒、智慧識別應用、手機、汽車以及其他廣泛的電子設備提供更好的感官體驗。關於更多恩智浦的新聞,請參觀網站www.nxp.com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新聞]LiSN-S Test:一種新的APD測試工具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澳洲國家聲學實驗室(Australia’s National Acoustic Laboratories, NAL)發展出一種新的APD測試工具。這個測驗叫做LiSN-S (Listening in Spatialized Noise—Sentences Test),主要以句子來診斷有APD問題的幼童是否能使用聲音中的空間資訊。

NAL實驗室的指導者Harvey Dillon博士說:「我們將LiSN-S測驗視為針對幼童之聲學評估工具研究的重要突破,我們相信我們的合作伙伴Phonak將會確保聽力師能快速地學會使用LiSN-S測驗,且能夠從這項獨特的診斷工具中獲益。」

LiSN-S測驗系統包含了一套具有專利的電腦軟體程式,一個特殊的耳機,以及一個USB介面的電腦音效卡。當整套測驗系統安裝完畢後,LiSN-S測驗系統將會透過先進的數學演算法,在耳機中創造出一個虛擬的3-D聲學空間。在這個聲學空間中,聽力專業人士可以模擬不同的說話環境,以及目標語音與令幼童分散注意力的干擾語音。藉由令幼童重複說目標語音句子,聽力師可以評定幼童在複雜環境中識別目標語句的能力,例如幼童可能最常遇到的教室環境。

LiSN-S測驗系統對一個病人完整的測試時間僅需20分鐘,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列印出一份測驗結果報告。

LiSN-S測驗具有高度的測試靈敏度與重測信度。這項測驗可以被用來決定,在經過某種型式的介入治療後,幼童的聆聽能力是否有所提升。目前這項測驗已經完成6歲到11歲幼童的常模,並即將在明年春天由Phonak公司發行。

原始出處:http://www.hearingreview.com/news/2008-11-24_02.asp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新聞]犬知識/用手語和狗狗溝通 認識聽導犬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11月6日的今日新聞,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相信大家對於「導盲犬」應該不陌生吧!但是您聽說過「聽導犬」嗎?

請想像沒有聲音的生活。對於耳朵聽不見的聽障者而言,他們的世界非常地寂靜,即使天亮時鬧鐘響、汽車鳴笛都聽不見,更遑論災害發生時,聽不見警報器或危險通報的聲音,而來不及逃離現場……所以必須要有人來當他們的耳朵。將各種聲音傳達給聽障者,協助生活上的大小事,正是「聽導犬」的任務。

聽導犬是可以幫聽障主人分辨敲門聲、門鈴聲、電話鈴聲、傳真機聲、鬧鐘聲、嬰兒哭泣聲等種種聲音,再告知主人聲響所在的輔助犬。牠們另一個特殊之處就是看得懂「手語」,所以跟主人互動更緊密。

聽導犬的來源,主要是找不到飼主、收容所收留的狗,以及流浪狗。先針對性格進行篩選,確認是否適合成為輔助犬後,經由志工悉心照料約1年,再進訓練所受訓4~6個月,接著到使用者家裡進行3個月的訓練,最後通過認定考試,才能穿著工作服,為聽障朋友服務。

當你在公共場合看到有聽導犬的時候,就代表現場有聽障朋友,並希望可以給予適當的協助及尊重。不論是聽導犬還是導盲犬,一旦穿上了工作背心,就代表牠們正在執勤中,除非得到主人的允許,否則不要去逗弄他們,以免影響牠們的工作。

聽導犬目前在捷克共和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奧地利、韓國、荷蘭、瑞典和日本都有專門的訓練學校。以日本為例,目前已有17隻工作中的聽導犬。但很可惜台灣目前還沒有培訓聽導犬的機構。

明年台北即將舉辦『2009年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是全世界最大的聽覺障礙運動會,可以幫助許多優秀的聽障朋友們得到成就與肯定。期待未來台灣也能未來能發展此種專業工作犬訓練,為所有聽障朋友們謀取更大的福利。

看影音新聞《來自日本的聽導犬-Sammy與主人谷口由美的故事》
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08/11/06/11495-2360100.htm

[產業動態]美國2008年第三季的助聽器銷售市場衰退

0 意見

助聽器產業公會(Hearing Industries Association)發佈2008年Q3美國助聽器(hearing instrument)銷售的統計報告,這份資料來自工會裡的21個會員公司。

根據這些會員公司的調查,2008Q3的助聽器大眾市場(不包含退伍軍人管理部門所採購的助聽器)相對2008Q2來說減少了16,345台的數量。相較於去年同期(2007Q3)來說,減少了3%。然而,退伍軍人管理部門(Veteran's Administration, VA)於2008Q3所採購的助聽器數量,相較去年同期而言,倒是增加了9%。退伍軍人管理部門在2008Q3採購的助聽器數量,約佔了市場總量的16%。整體來說,相對於2007Q3,整個美國助聽器的銷售的數量在2008Q3衰退了1.23%,共販售了615,593台助聽器。2008年前三季累積起來,助聽器在大眾市場銷售的總數量,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8,861台;而同一時期,退伍軍人管理部門採購的助聽器數量則增加了22,444台。

這樣看起來,2008Q3果然是景氣嚴冬,前兩季才減少約2,500台,單獨第三季就減少了16,345台,看來經濟不景氣同樣對助聽器大眾消費市場造成影響。但美國政府為退伍軍人多採購了兩萬多台助聽器,看來這或許也是個刺激經濟的作法。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新聞]聽損兒 中耳積水挫聽力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10月24日的自由時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文/曾鴻鉦 台中市世鴻耳鼻喉科診所醫師

一走進診療室,5歲的小珍還沒坐上診療椅,小珍的媽媽就很焦急的問我:「最近一個星期,小珍的聽力變得很差,助聽器的聲音調到很大聲,還是聽不清楚,怎麼辦?她會不會整個耳朵聾了?」

當小珍熟練地拿下來兩邊的助聽器後,仔細檢查她的耳朵,發現稍微有一些耳垢塞住,擋住了耳膜。幫她清除耳垢後,再用檢耳鏡檢查,結果兩側耳朵都發現有中耳積水;接著用中耳壓力檢測器測量中耳壓力,也證實兩側耳朵的中耳壓力都不正常;繼續檢查鼻子和喉嚨以及肺部,發現在鼻腔深部有膿鼻涕及鼻涕倒流,肺部聽診則正常。

上述是典型感冒後,引起的鼻竇炎及中耳積水。醫師建議小珍每天早晚用脈動式溫鹽水洗鼻及吃藥,經過2、3個星期治療後已痊癒,聽力檢查也證實其聽力已恢復到原先的水準。

對於一位聽障兒童,雖然配戴助聽器能讓他重回有聲世界,但是配戴助聽器後的聽力與正常小孩的聽力還是有些差距。如果以聽得到一般交談的標準為60分(聽力學檢查的標準為40分貝),助聽器可以將原本只有30分的聽力加強到65分,而一般正常聽力的小孩則有約95分。

當中耳積水影響到聽力時,比方說減少15分,聽障小孩立刻從原本的及格分數(也就是可以聽到別人說話的音量),降到聽不清楚別人說話的50分;而正常小孩雖然降低15分,變成80分,仍然無礙於與他人的溝通,這也就是為什麼聽障兒童對於聽力變化非常敏感的原因。


有時候一些輕微的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就可以導致原本可以藉助聽器正常學習的聽障兒因為突然聽不清楚,而出現一些行為異常或學習落後的現象。反觀一般正常聽力的小孩,一些中耳積水卻經常被忽視,因為它尚未嚴重到影響小孩的溝通與學習,而未被父母親察覺或注意。

所以,當發現聽障兒童突然抱怨聽不清楚時,不要只是試圖將助聽器調得更大聲(反而會傷害聽障兒的殘存聽力神經),而應該儘快找耳科醫師檢查。因為除了少數是助聽器故障,或是耳垢塞住而影響聽力外,最常見也最重要的原因是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即使輕微的中耳積水,對於聽障兒童也是有立即且明顯的影響。

對於一般小朋友的慢性中耳積水(指中耳積水超過3至6個月且嚴重影響聽力),通常會建議手術治療,放置中耳通氣管,但是此小手術後,約有10%至20%的患者,會發生耳朵流膿的副作用;對於配戴助聽器的小朋友更是困擾,一方面影響聽力,另一方面流膿容易損壞助聽器,而且配戴助聽器對於耳朵流膿的治療又有些干擾。

因此聽障兒童的中耳積水,應比一般正常聽力的小孩更積極接受治療,儘可能以最完善的內科療法治療好,而不要拖到必須靠手術治療。

此外,當中耳積水治療告一段落後,建議做完整的聽力檢查,一方面確認聽力是否恢復到原本的狀況,另一方面也可做為日後聽力變化時的比較基礎。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產品]Unitron推出互動式助聽器選擇預覽介面

2 意見

Unitron Hearing公司推出一個很有趣的互動式網站myStyle(我的風格),用來協助客戶在購買助聽器之前,可以事先預覽該公司不同形式與顏色的助聽器配戴起來的樣子。

顧客或聽力師首先選擇助聽器的型號,目前myStyle網站支援的型號有:360, Next, Yuu, Moxi以及Moda II;接著選擇助聽器的型式,例如耳內機ITE, ITC, CIC、標準耳掛機BTE、開放式選配耳掛機Open-fitting BTE等;然後選擇助聽器的顏色;最後選擇人種(不同膚色與髮色)。設定好後,我們就可以直接從網站上,以360度旋轉的視野,觀看單獨助聽器與助聽器配戴在耳朵上的巨觀與特寫。

整體來說,整個網站使用起來相當容易上手,以360度旋轉視野觀看助聽器,也比一般特定角度下的型錄照片來得清楚許多。聽力師在介紹產品給客戶時,這是一個不錯的行銷工具。唯每當切換不同條件時,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下載合成後的圖片,等待的時間頗令人不耐。不知是否因Unitron公司的網路頻寬不足,或圖片檔案過大,這是需要改善的地方。這個互動式介面也被整合在Unitron的選配軟體(fitting software)內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玩看看這樣的互動介面。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研討會]2008/12/5~12/7:2008聽覺中樞處理異常研討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動

0 意見

高雄師範大學與美國亞太聽語科學基金會擬於2008年12月5日至7日(星期五、六、日)在高雄市隆重舉辦「2008聽覺中樞處理異常研討會」活動。地點︰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文學院小型劇場,高雄市和平一路116 號,電話:(07)7172930。

在國外,聽覺中樞處理異常(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簡稱CAPD)篩檢、診斷與復健之相關研究已逾半世紀,罹患聽覺中樞處理異常的群體廣佈於發展異常嬰幼兒、腦傷成人及中樞能力退化的老年人。近十年聽語領域所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均可見到CAPD之主題安排在重要議題中,顯見國際社會對此類障礙的關切程度,展望台灣目前醫療與服務水準已邁入先進國家之林,然而對於廣大的華人世界,發展完整的CAPD診療模式仍有相當的空間。會中將敦聘五位來自本國、亞太、北美與歐洲等地區之聽覺中樞處理異常專家分享國外診斷療育經驗,並鼓勵國內外學者在會議中發表新近研究,促使國內外資源整合;另一方面,也提供國內外醫療與教育人員吸取新知的機會,俾能提昇本國醫療與教育服務品質,嘉惠國內聽覺中樞處理障礙者。

研討會議程
一、聽覺中樞處理的歷史發展與定義
二、聽覺中樞處理的生理機制
三、聽覺中樞處理的行為與電生理診斷測驗
四、聽覺中樞處理的區別診斷
五、聽覺中樞處理的介入策略與經營模式
六、聽覺中樞處理障礙的科技輔具
七、聽覺中樞處理的現在與未來

研討會報名表與相關資訊請,由此下載(link)
文章投稿須知,請由此下載(link)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新聞]預防聽力「未老先衰」重視耳朵日常保健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uho優活健康網,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陳正文 主任 /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 耳鼻喉科】

近年來,由於台灣社會高度經濟成長,公共衛生發達,平均壽命延長,逐漸邁向歐美等「老人國」的社會形態,根據另一項統計指出,七十歲以上的銀髮族,每兩人便有一人患有重聽,溝通困難。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耳鼻喉科陳正文主任指出,銀髮族的聽力減退,除了少數是由耳垢栓塞,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等外耳及中耳的問題而引起的,其他絕大部份的問題出在內耳耳蝸毛細胞或聽神經的一種良性的生理退化現象。而此種聽力退化的現象乃是緩慢徐徐而生,患者本身往往並不自覺,等到出現溝通上的困難,此時通常已經是中度或重度重聽了,因此如何能早期發現而加以矯治(配戴合適的助聽器),對於適應未來的生活起居一定大有幫助。

「聽力退化」雖然是一種自然老化的過程,但是許多研究均顯示,若是不及早好好地保養聽力,則這種老化的現象有可能提早出現,並且加速惡化,陳正文醫師提供一些日常保健之道,以預防「未老先衰」!



1. 避免噪音:研究顯示噪音與聽力退化有加乘作用,長期暴露在噪音的環境下絕對會加速聽力老化的程度,只是因個人體質不同而影響程度不一而已。像長期使用隨身聽,累積下來後,便對耳朵造成莫大的負擔,加速聽力的退化。

2. 控制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脂症等均可能影響內耳血管循環,進而加速聽力老化,因此好好控制這些疾病,則有助於減緩退化的進行。

3. 慎用耳滴劑及耳毒性藥物:多數耳滴劑及某些藥物都已被證實具有耳毒性,長期使用可能會破壞內耳聽覺神經細胞,因此必須在醫師的指示下謹慎使用。

4. 定期聽力檢查:一旦檢查出聽力已有早期病變,則定期追蹤是相當重要的,至少一年應有一次完整的聽力檢查。即使已有配戴有助聽器也應該時時注意聽覺的變化,一有問題務必求教於專業的聽力師、耳鼻喉科醫師或助聽器廠商廠商做必要的檢查或調整。

資訊時代來臨,生活形態的改變,家庭制度的簡化,已經使得「耳根清靜」不再是老人的一種福氣;相反的,為了不與社會脫節疏離,造成更多家庭悲劇,我們更應一起來重視銀髮族「聽」的權利!

[摘要]A Sensitive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Auditory System in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 Implications for Age of Implantation

1 意見

撰稿人:張秀雯(Hsiuwen Chang)

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班學生,亦任職於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擔任臨床聽力檢查師。專長為幼兒聽力評估、成人及幼兒聽覺輔具選配、人工電子耳調圖。研究興趣是發展臨床檢測工具以提昇嬰幼兒聽力評估的正確性與效率。

文章原始出處:
篇名:A Sensitive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Auditory System in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 Implications for Age of Implantation
作者:Anu Sharma, Michael F. Dorman, and Anthony J. Spahr
出處: Ear and Hearing, 23(6): 532-539
出版年份: 2002

研究動機:
檢視植入人工電子耳的年齡對中樞聽覺系統的影響。

研究方法:
由於大腦皮質聽覺誘發反應(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的P1波在潛時值(latency)的部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變化,因此P1波可用來評估中樞聽覺通道的成熟度。研究者找來136位正常聽力者(年齡介於0.1歲至20歲之間)以及107位人工電子耳的使用者(年齡介於2.3歲至35歲),以合成的語音/ba/作為刺激音來誘發P1的反應。聽障組的實驗進行時間為人工電子耳開頻六個月後。


結果:
研究者將正常組所量測到的P1波潛時值與年齡間的關係製成一迴歸曲線並繪出95%的信賴區間。聽障組以植入年齡分為三組:早期植入組(3.5歲前)、中期植入組(3.6~6.5歲)、晚期植入組(7歲後)。結果顯示在愈晚植入電子耳的受測者頭皮上所記錄到的P1波有絕大多數落於正常範圍之外,而三歲半之前即植入電子耳的幼童則在開頻後6個月就顯示出與同儕類似的誘發反應。

討論:
此研究以三組使用電子耳的期間相同但是在不同年齡植入電子耳的兒童為對象,將所測得的P1潛時值與正常組做比較。研究結果顯示,愈早植入電子耳的兒童在中樞聽覺的發展愈接近正常聽力的同儕,也就是說,在3.5歲之前,聽覺區的可塑性是較高的。

個人心得:
「何時是植入電子耳的黃金期?」這個議題一直為聽損兒的家長、耳科醫師以及聽力師所關心。在這篇研究報告中,研究者嘗試從大腦皮質聽覺誘發反應的角度來找尋答案。與前人的研究一致的是,在愈早植入電子耳的兒童身上可觀察到較成熟發展的聽覺通道。本篇報告有價值之處在於研究者整理出P1波的正常範圍,然而若能加入受試者的語言測驗分數,比較P1潛時值與語言能力的相關性,將更有助於說服讀者P1可當作聽知覺發展的參考指標。

本篇報告中並未詳細提供聽障組在手術前的聽力損失程度。依據筆者的臨床觀察, 只要在術前仍有殘存聽力並持續接受聽能訓練中期及晚期植入電子耳的聽損兒亦可能達到良好的成效(此研究結果將發表於2008年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學術研討會)。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研討會]2008/11/07 97年度聽語障輔具供需產官學研討會

0 意見

一、日期及場地:

  • 日期:民國97年11月7日(週五)
  • 場地: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客家文化會館」(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3段157巷11號)
二、主辦單位:
  • 內政部
三、承辦單位:
  • 內政部「溝通與資訊資源推廣中心」
四、合辦單位:
  • 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 中華民國聲暉聯合會
  • 財團法人科技輔具文教基金會
五、參加人員:
  1. 政府主管聽語障輔具之各級機關人員;
  2. 各縣市輔具中心人員(含專業團隊);
  3. 台灣聽力語言學會會員;
  4. 聽語障輔具生產、製造、供應廠商;
  5. 對研討會主題有興趣與需求之身心障礙者與團體。
六、日程:
  • 08:40 - 09:00 報到
  • 09:00 - 09:05 開幕式
  • 09:05 - 10:00 研討主題一:聽語障的輔具需求研討(引言人:中華民國聲暉聯合會-江俊明副理事長、國立東華大學林明禎教授)
  • 10:00 - 11:00 研討主題二:聽語障輔具廠商的服務模式與現況研討(引言人:儷聲聽力保健中心-吳培政先生、朋笛國際有限公司-萬民族先生)
  • 11:00 - 12:00 研討主題三:聽語障者對輔具供需之因應策略研討(引言人:台灣聽力語言學會會長-葉文英治療師、國立東華大學楊熾康教授)
  • 12:00 賦歸
請多利用網路報名:www.unlimiter.com.tw或按此下載報名表

[新聞]肉毒桿菌可以治療耳鳴?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有潛力的耳鳴治療方法 - 使用神經毒劑肉毒桿菌(Botox)。研究中,四分之一的耳鳴病患在經過肉毒桿菌治療後,他們耳鳴的症狀有所改善。

來自加州聖羅曼(San Romon)的加州耳研究所(California Ear Institute)的科學家對耳鳴患者進行一系列的耳鳴治療。26名病患在他們的耳朵裡被注入少量的肉毒桿菌;有7名病患在四個月後回報他們的耳鳴症狀有所改善,16名病患表示沒有改變,另外有3名表示他們的耳鳴變得更糟。

肉毒桿菌是一種神經毒劑,普遍用於整型外科與過度流汗、抽搐與其他症狀的治療。

為了支持本研究的結果,這項治療的實驗進行兩次。參加者被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在第一回合的治療時被注射安慰劑,而另外一組在第二回合治療時被注射安慰劑。參加者並不知道他們注射的是肉毒桿菌或安慰劑。

實驗結果顯示安慰劑證實了肉毒桿菌治療的成效。部份參加者回報他們接受安慰劑注射後,耳鳴並沒有改善,其他的參加者則表示他們的耳鳴變得更糟。

這些科學家表示必須進行更多的研究以瞭解肉毒桿菌對耳鳴的影響,並研究如何將肉毒桿菌作為未來耳鳴治療策略的一部分。

原始出處:hear it
資料來源:www.meanshealth.de, www.innovations-report.com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參考資料]聽力科學期刊的Impact Factor (1)

5 意見

筆者身為一個研究生,自然要想辦法把論文投稿到「夠水準(?)」的期刊,以滿足筆者的畢業條件;又有時候我們想要知道某一個期刊的重要性如何時,我們經常會去考量期刊的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 IF)。

期刊的IF是用來計算某一期刊於某一年被引用之頻率,用以評量該期刊於某一學科領域內之相對重要性,同一學科領堿內,影響指數值越大,表示該期刊之重要性越高其主要目的為消弭出版論文篇數較多之期刊在只計算被引用次數時不公平性。IF的計算方法為:某期刊於前兩年中出版之論文於今年被引用之總數除以某期刊於前兩年中出版之論文總數然而,IF高並不一定真正反應出這個期刊的文章品質一定就很好。例如,一個內容錯誤的文章如果被拿來當反例,這樣也會被引用很多次,但卻不是好文章。

不過,畢竟國內的研究所普遍還是將IF當作是畢業的條件,學校或許會要求你的畢業條件要有幾篇SCI的文章(亦即你投稿的期刊要有IF),或投稿文章累計的IF要多少分以上。所以為了畢業的研究生們只好找這些有IF的期刊來投稿。如果想了解某一期刊的IF或其它相關的分析資料,大家可以參考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這個資料庫。

今天筆者來整理一下有IF的聽力科學期刊,供有投稿需求的朋友參考。不過本次整理的期刊屬於耳鼻喉科類別,事實上,聽力科學技術方面的文章也可能被投稿到聲學或是工程學上,這方面的期刊筆者留待下次整理。還請這個聽力科學領域的各位先進幫忙補充一下,看看是否有筆者漏列的期刊。

下列期刊依其IF的大小來做排序:

  1. IF = 2.275, JARO-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2. IF = 2.062, Hearing Research
  3. IF = 2.057, EAR and Hearing
  4. IF = 1.801, Laryngoscope
  5. IF = 1.426, 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 - Head & Neck
  6. IF = 1.417, Audiology and Neuro-otology
  7. IF = 1.410, Otology & Neurotology
  8. IF = 1.237, Annals of Otology Rhinology and Laryngology
  9. IF = 1.13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10. IF = 0.983, Acta Oto-Laryngologica
  11. IF = 0.85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12. IF = 0.771, Americ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事實上還有其它的耳鼻喉科期刊有IF,但這些可能都跟聽力科學比較沒有關係,比較偏向單純的耳科學。事實上,純粹比較屬於聽力科學的期刊又有IF的,現在只有的Hearing Research(比較偏聽覺生理學)、Ear and Hea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這三本。其它知名的期刊,像美國聽語學會的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JSLHR)、美國聽力師協會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JAAA)以及另一本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AJA),居然都沒有IF。不知是否是讀者群太小的緣故?

聽力科學研究者在聽力科學投稿期刊的選擇上有限。不過別擔心,下次筆者會整理一些聲學方面的有關聽力的期刊,替大家增加一點投稿的可能性。也希望大家可以分享這類的資訊,讓這份資料更完整。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新聞]你知道嗎?水中生物也怕噪音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2008年10月17日的苦勞網,原始資料來源為環保署,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環保署於97年10月15日邀請美國國家海洋漁業署(NMFS) 之旅美專家Mr. Shane Guan進行「鯨類與水中噪音」專題演講,依據他的調查研究,發現海底原來也是一個喧鬧的世界,但是人為的噪音確嚴重影響鯨豚的生存,因為這些海洋哺乳動物主要是靠聽覺感官來辨識環境,若聽覺產生紊亂,輕則受傷、聽力暫時損失,重則因行為產生偏差造成擱淺、死亡,影響其生存並破壞海洋生態。他呼籲民眾應關心水中人為噪音對鯨豚所造成的影響,人類也有義務維護鯨豚的生存環境。


Mr. Shane Guan指出,水域常見的人為噪音包括水中爆炸、商業海運、海軍聲納、海洋地質勘探、打樁、海底挖掘和開採石油的海岸工程與工業活動等。為了降低水中噪音對鯨豚的影響,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總署(NOAA)下的國家海洋漁業署(NMFS) ,依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實施一系列的減緩及監測措施,包括:(1)提供給施工單位動工的時程與地點的建議,避免對海洋哺乳動物衝擊。(2)劃出鯨豚聽力損傷的管制區域。(3)當海洋哺乳動物進入管制區域,工程必須暫停。(4)要求工程進行中,須對海洋哺乳動物進行監測。(5)針對製造噪音的機器採用逐級增加馬力的方式操作。(6)其他保育方式,例如打樁時用氣泡幕來減少噪音或用水中麥克風監聽對於海洋哺乳動物的衝擊等。希望藉由這些監測與減緩措施,NOAA與NMFS能夠在各種人為活動情況下,完成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MMPA)規範下對於保育與保護鯨類哺乳類動物的責任。

環保署表示,我國四面環海,蘊育著豐富的海洋環境資源,四周的海洋生物種類幾近全世界之十分之一,鯨豚的種類更超過全球的八分之三,為了下一代子孫能欣賞鯨豚翻騰的情景,我們有責任亦有義務維護鯨豚在海洋中寧靜的生存環境。該署也會重視這類生態衝擊,未來研究與增修相關規範。

延伸閱讀:海底其實很吵 鯨豚常常因此發瘋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期刊目錄]2008年10月

0 意見

大家可以由此下載最新的聽力科學相關期刊目錄:按此下載

本目錄中蒐集的期刊目錄包括:

1. The Hearing Review - 2008.09
2. Hearing Journal - 2008.10
3.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JSLHR) - 2008.10
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JAAA) - 2008.04 (尚未更新)
5.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AJA) - 2008.06 (尚未更新)
6. Ear and Hearing - 2008.09~10 (尚未更新)
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 2008.09
8. Hearing Research - 2008.10
9. The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ASA) - 2008.09 (尚未更新)

本期的Hearing Review有4篇文章關於助聽器與電話相容性、電話使用技巧、擴音電話、字幕電話的討論,另外Hearing Journal也有1篇文章討論感音線圈與助聽器相容之聽覺輔具的未來發展。對於聽覺輔具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這些文章。

另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內有一篇Lisa Lucks Mendel (Ph.D)所撰寫的文章:Current considerations in pediatric speech audiometry,文中列出了一份嬰幼兒語音聽力檢查的語料清單,並做了快速的回顧。對於臨床工作者與研究人員來說,都是一份值得參考的資料。

最後,歡迎大家認領文章,撰寫摘要分享新知。摘要格式請參考:[網站相關]文章摘要撰寫格式

如要認領期刊文章撰寫摘要,請直接對此文進行回應,告知認領人姓名與欲認領文章的編號與題目。如該篇文章已經被人認領,建議挑選其它未被認領的文章,以免重複發文。

PS:目錄中的推薦閱讀清單,為筆者個人意見,僅供大家參考。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論文]植入型骨導式助聽器之模擬設計

0 意見

研究生: 潘世尉
研究生(英文姓名): Shih-Wei Pan
論文名稱: 植入型骨導式助聽器之模擬設計
英文論文名稱: Simulation of an implant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aid
指導教授: 蔡正倫
指導教授(英文姓名): Cheng-Lun Tsai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研究所
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關鍵詞: 電磁驅動器 ; 骨導式助聽器 ; 有限元素分析法
英文關鍵詞: electromagnet ;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aid ;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摘要
此研究所敘述之骨導式助聽器是使用一電磁鐵來驅動一個植入定位於頭骨上的永久磁鐵,以產生音頻的振動。而驅動永久磁鐵之電磁力的大小則是由磁鐵所處位置之磁場梯度與其本身的導磁係數來決定。

此研究的目地是應用有限元素的數學方法,來模擬電磁驅動器所產生的磁場與磁力,以改善驅動器的設計。藉由改變磁粉芯形狀的幾何參數可以修改線圈前方特定距離處的磁場梯度。其中,磁粉芯內芯的直徑與線圈尺寸比例對產生磁力大小的影響最大。模擬結果顯示,相對於目前所使用的電磁驅動器,可以將體積與重量減少 70%,並且同時提升5倍的磁力。

電磁驅動器的轉換效率會決定其耗電量,一個經過最佳化設計的驅動器可使用較少的電流來產生更大的磁力,並且無需犧牲體積與重無需犧牲體積與重量。

[論文]骨導式助聽器之研製

0 意見

研究生: 黃育堃
研究生(英文姓名): YU-KUN HUANG
論文名稱: 骨導式助聽器之研製
英文論文名稱: Design of bone conduction audiphone
指導教授: 蔡正倫
指導教授(英文姓名): Cheng-Jun Tsai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研究所
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關鍵詞: 震動式助聽器 ; 軟組織 ; 有限元素 ; 骨導式 ; 磁通密度
英文關鍵詞: soft tissue. ; bone conduction ; vibratile audiphone ; magnetic flux ; finite elements


摘要
助聽器依結構可分為口袋型、耳掛型、耳內型、眼鏡型等類別。耳塞式助聽器的電子元件易因潮濕而故障,所以必須定期保養、除溼,才可正常使用。一般人所使用的耳罩式或耳塞式耳機,有時因音量過大,配帶時會造成聽力的損毀,並且使用時會阻隔外界聲音,在許多場合都有安全上的顧慮。此研究計畫研製輕型的震動傳導式助聽器,希望將來能給聽障者,甚至一般人在傳統耳塞式耳機之外,能有另一種選擇。此研究考慮阻抗匹配設計電磁線圈,並使用電腦分析磁場分佈決定線圈與磁鐵的相對位置。模擬動態機械震動,以了解配帶時的震動幅度,更利用電腦軟體FEMLAB做磁力系統模擬,分析震動度最大的磁力點,並利用FEMLAB有限元素法分析求解,模擬電流通過線圈時,系統的磁通密度分佈,使用程式模擬底部磁鐵對頂部磁鐵的磁通密度影響,結果顯示當頂部磁鐵上下切齊線圈時,震動度將最大,並由實驗及理論證明線圈以對稱方式纏繞可產生最大磁力。

本計劃完成了小型震動式助聽器的設計製作,當聲音經由麥克風輸入後,音源訊號可透過放大器將聲音放大,此音頻訊號會驅動骨導式震動耳機產生震動,若配戴於頭顱上,即可清楚聽見聲音。實驗與模擬皆顯示震動耳機之震動幅度約為100μm。由實際組織震動量測顯示,軟組織比硬組織更具震動效果。此骨導式助聽器具有低阻尼、低摩擦力的機械結構,可以使能量有效率的透過組織傳遞,並實際可使聽障者聽到聲音。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演講]2008/10/29 Application of implantable hearing device

0 意見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專題演講

  • 主講人:林永松 醫師/教授 (學經歷簡介)
  • 題目:Application of implantable hearing device
  • 時間:2008.10.29 (星期三) 19:30~21:30
  • 地點:台北護理學院聽語所教室一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內江街 89 號文教大樓四樓)
植入式助聽輔具(Implantable hearing device)係指透過侵入式的手術方式,將助聽輔具植入在人體內。此類助聽輔具的類型包括有:植入於耳後乳突骨的骨錨式助聽輔具(Bone-anchored hearing device)、植入於中耳的中耳植入助聽輔具(Implantable middle-ear device)、植入於耳蝸的人工電子耳(Cochlear implant)以及植入於腦幹的聽覺腦幹植入器(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s)等等。

或許是因為民眾對這類需動手術的植入式助聽輔具總有疑慮,且因需動手術而導致價格偏高。植入輔具除了最為人知且有最多臨床效益驗證的人工電子耳外,其它種類的植入輔具在台灣,甚至全球的的銷售市場都相對小了很多。然而,每種助聽輔具都有其適用的對象與範圍,這些植入輔具對於某些聽損的個案應該也會有不錯的改善效果,唯國內先前對此類輔具著墨的文獻與專家不多,導致大眾對植入式助聽輔具仍是一知半解。林永松教授是臨床醫師,同時對聽力學研究有相當的造詣,這場演講應該可以提供不少有用的資料給有興趣的聽者。

筆者亦發現一個介紹植入式助聽輔具的網頁(http://www.emedicine.com/ent/TOPIC479.HTM),由Jack A Shohet醫師所撰寫,大家也可以先看看這個網頁,對植入式助聽輔具備一定的了解後,再聽林永松教授的演講,或許會有更多的啟發。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新聞]糖尿病患者聽損的機率大約是常人兩倍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過去有幾項小型的獨立研究指出糖尿病與聽力損失存在關連性,最新一項重大的美國國家型研究證實了這些論述。最新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聽損的機率大約是常人的兩倍。

根據這些發現,此項研究的研究者相信糖尿病是聽力損失明確的危險因子,聽力損失可以被視為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時常會損害內耳的神經與血管,這被視為導致糖尿病患聽損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所完成,包含了20歲到69歲共5,140位成人。幾乎每十位就有一位是糖尿病患。

在這些罹患糖尿病的人中,21%的病患被發現有低、中頻率範圍的聽損;相較而言,非糖尿病患者大約僅有9%的比率。此外,大約54%的糖尿病患有聆聽高頻聲音的困擾;相較而言,非糖尿病患者大約僅有32%的比率。

這項數據適用於成人糖尿病患者,不論性別、種族背景、教育或收入,並根據年齡導致聽損的因素做出修正。

此項研究證實聽力損失與糖尿病存在緊密的關連,研究者建議所有的糖尿病患都需要做例行性的聽力篩檢。

來源:hear-it

研究出處:Kathleen E. Bainbridge; Howard J. Hoffman; and Catherine C. Cowie. Diabetes and Hearing Impair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udiometric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99 to 2004.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8: 149 (1): pp.1-10 [link]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書籍]聽力學詞典 - 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Audiology

0 意見

聽力學目前尚不是一門主流的科學,尤其對華人研究者而言,以中文撰寫的聽力學相關參考資料有限,有時候在撰寫論文或將英文專業文章翻譯成中文時,總是覺得手邊少了一本稱手的工具書。在此筆者推薦一本不錯的聽力學詞典給大家。


  • 書名: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Audiology: Illustrate
  • 作者:Brad A. Stach
  • 出版商:Singular
  • 版次:第二版(2003年4月2日)
  • 語言別:英語
  • 頁數:400頁
  • ISBN-10: 1401848265
  • ISBN-13: 978-1401848262
  • 定價:48.95美元
  • Amazon書局連結(link)

這本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Audiology: Illustrate內含約7,000條聽力學專業詞目。在撰寫英文論文,尋找專有名詞定義時相當好用。唯可惜的是,本書出版距今已有5年,對於近年突飛猛進的助聽技術而言,相關的專有名詞解釋略有不足。

另外筆者先前在中國出差時,看到這本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Audiology: Illustrate已有簡體中文的中英對照譯本:聽力學詞典-英漢雙解,因此買回來參考。正如先前所言,中文的聽力學相關資料不足,因此有時在翻譯一些聽力學英文專有詞目時,往往沒有參考的書目而無從下手。這本聽力學詞典-英漢雙解在翻譯上可以提供不少的幫助。雖然兩岸對於某些專有名詞的翻譯略有不同,但整體而言,仍是一本不錯的參考資料。


  • 書名:听力学词典(英汉双解)
  • 作者:布莱德·斯坦克
  • 主編譯:吴展元、蒋涛、杨强
  • 出版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版次:第一版(2005年)
  • 語言別:簡體中文
  • 頁數:343頁
  • ISBN:7504639451
  • 定價:95元人民幣(平裝)

[研討會]美國聽覺學會年度會議徵稿

0 意見

美國聽學學會(American Auditory Society)為其在2009年3月5日到7日,於亞利桑納州(Arizona)斯科茲代爾(Scottsdale)舉辦的年度會議徵求稿件。

所有的投稿將會被大會委員會評審,所有的稿件只能透過官方網站上傳投稿。投稿截止期限為2008年12月10日。

相關連結: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新聞]熬夜壓力大 男子耳中風聽力險受損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2008年10月7日的NOWnews,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東森新聞記者陳學風、陳志忠

耳朵也會中風?台中市一名33歲的黃先生在前幾天起床後,右耳突然聽不到讓他相當驚恐,經過醫師診斷發現,這是因為他經常熬夜、壓力大,加上血管收縮或病毒感染,才會產生突發性耳聾,一旦延誤就醫很可能導致喪失聽力。

黃先生因為右耳中風,所以手機響個不停就是找不到在哪。他說,早上起床之後就發現耳朵好像聽不見,他以為是耳鳴並嘗試吹氣,可是都沒效果。黃先生最近工作壓力大,所以經常熬夜,加上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症狀,在天氣轉涼的情況下,讓他右耳產生突發性耳聾。

黃先生表示,耳朵有一點不平衡的感覺,當他在聽聲音的時候,好像都在一個空曠的空間聽見別人的聲音,他緊急就醫並持續打類固醇,才讓右耳慢慢聽得到。對此,耳鼻喉科醫師黃啟源表示,會引發突發性耳聾跟血管突然收縮及病毒性感染有關,除了季節變化容易引發外,生活作息不正常、熬夜或者是長期處在噪音環境中也會使得病情加重。

黃啟源指出,會有突發性耳聾是因血管孿縮的關係,另外也有可能是不知名病毒侵犯聽神經所引起,大概有30%以上的病人聽力不會再恢復。黃啟源還提醒,一旦內耳中風,經常伴隨暈眩,有1/3的民眾受損的聽力不會恢復,所以儘量少熬夜、放鬆生活步調就能避免耳朵中風。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產品]真正開放的耳內型助聽器 - "be" by ReSound

6 意見



GN ReSound不愧是開放式技術的領航者,這款be助聽器,又再次帶給筆者驚喜。GN ReSound將此技術稱為看不見的開放式技術(invisible open technology, IOD)。be將麥克風獨立在助聽器本體外,麥克風可固定在concha cymba的位置,而喇叭與助聽器本體則塞入耳道裡面。從外觀來看,確實幾乎看不見助聽器。


真不曉得GN ReSound的工程師們是如何設計出這款與眾不同的耳內機設計。我們最近常看到喇叭在耳內(Receiver in the ear, RITE)的耳掛機設計,但be是第一款將麥克風獨立在助聽器主機外的助聽器。仔細看一看be的外觀示意圖。1.助聽器主體;2.出聲孔(喇叭在底下);3.耳垢擋板;4.電池座;5.麥克風管;6.麥克風;7.麥克風收音孔;8.型號與序號標籤。


傳統的耳內型助聽器,尤其是CIC深耳道型,由於麥克風、喇叭、晶片等等零件全部都需設法塞到小小的空間內,因此能開立的通氣孔大小相對有限(如下圖右所示)。此外,傳統的耳內機大多需要訂製以配合耳道與耳廓的形狀,製作相對費時。be將麥克風獨立出去,將助聽器主體設計為方形,如下圖左所示,當助聽器主體塞入耳內時,相對的通氣孔既多且大。就GN ReSound內部的研究來看,受測者表示這樣的設計比傳統耳內型助聽器,甚至比開放式選配迷你BTE都來得舒適。另一方面,由於麥克風與喇叭的相對距離較遠,其抗回饋音的能力應該比傳統的CIC深耳道助聽器優異,真是獨具巧思的設計。

這樣的設計看起來有不少優點,但筆者好奇的是,每個人的耳道寬度不一樣,因此助聽器本體塞入耳道內時,不知道能不能有效配戴?尤其西方人與東方人耳道尺寸的差異又是這麼大。筆者無法從GN ReSound網站得到be的尺寸資料,不過該公司產品經理Michael Howitz表示,經過測試,有90%的使用者均能配戴的很好。

從官方的技術資料來看,be適用的聽損範圍高頻最多可達65 dB HL,最大的輸出聲壓約為109 dB SPL,滿檔增益(FOG)為34 dB。看來最多僅適用於中度聽損的患者。有趣的是,不像現在助聽器顏色越來越鮮豔多樣,官方強調be只有5種配合膚色的顏色,這是因為反正be幾乎不會被看見,所以也就不用這麼多顏色。

這麼有趣的助聽器大約10月1日開始銷售,但國內真正要引進來可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畢竟適用的客戶有限,價位應該也不便宜。然而筆者還是希望代理商能趕快引進來,讓我們親身體驗看看這種新設計是否確實能對耳內機的市場造成震撼。

參考資料: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書籍]言語科學-理論與臨床應用 再刷了!

0 意見


還記得2006年8月,我們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的楊順聰教授與幾位同學翻譯出版了這本「言語科學-理論與臨床應用」。歷經兩年的時間,本書再度於2008年9月再刷出版,真是可喜可賀。雖然國內對聽語科學研究的人較少,讀者群不是很多,但我們仍希望本書能對華人界在聽語科學方面的研究做出一些貢獻。

本書的翻譯花了我們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內容相當充實。本書也同時被列為台灣聽力語言學會的參考書目,如果有哪位老師有機會指定這本書為授課書目,請通知我,我會請出版社贈書一本給您做參考。希望大家能 多多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謝謝。


=============================================

書名:言語科學-理論與臨床應用
作/譯者:C.T. Ferrand著;楊順聰校閱;林珮瑜、何恬、李芳宜、林香均、李沛群、蔡昆憲譯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31
ISBN:9577029221
頁數:472
開數:18
重量:700
售價:NT :550

內容介紹:
  言語科學利用臨床實務上最新的儀器量測技術,提供言語發音、言語知覺的聲學與生理學整合知識。透過本書的導引,讀者得以輕鬆自如地結合溝通障礙的科學理論與臨床管理,使得理論數據不僅產生實質的意義,也更容易被接受,不再望之卻步。各章節以闡述基礎理論開始,並進一步將此原則應用於診斷與疾病管理。本書內容豐富,包括言語發音與知覺的原理、相關的解剖與生理知識、以及最新的科學技術,整體內容的編排對於讀者與教師都很合適。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本書以小單元編排,後續可融會整合為言語科學內較大的知識範疇。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聲音的本質
第三章 頻率與強度的臨床應用
第四章 呼吸系統
第五章 臨床應用:呼吸異常對發音的影響
第六章 發聲系統 
第七章 頻率變動率、振幅變動率與品質測量之臨床運用
第八章 構音系統 
第九章 臨床應用:母音與子音的構音問題 
第十章 聽覺系統
第十一章 臨床應用:聽覺障礙的知覺問題、語言與閱讀障礙與構音異常
第十二章 言語產生與言語知覺模型與理論 

本書在博客來網路書店的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2035

本書在心理出版社網站的連結:
http://www.psy.com.tw/product_desc.php?products_id=758

[參考資料]行政院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報告

0 意見

國內的行政院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內有許多值得參考的聽力研究調查報告,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下載回來看看。

其中,聽力監視系統資料庫內有各年度不同年齡層與不同職業別的勞工聽力閾值資料,統計數量相當龐大,值得參考。例如95年度的「勞工保險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噪音作業聽力檢查統計年報」,其目的為:蒐集噪音作業勞工聽力檢查各頻率聽力閾值資料,建立該群體聽力資料庫,並評估聽力損失情形,做為噪音作業勞工聽力保護計畫之參考。資料來源來自勞工保險局「勞工保險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勞工保險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指定醫院將勞工健檢聽力檢查書面資料彙報至勞保局申請檢查費,由本所以人工方式進行資料鍵入,再加以統計分析。聽力受檢日自95年1月1日至95年12月31日,分析約100家醫療院所通報約2,080家事業單位受檢資料,共計122,974人次聽力檢查資料。

另外,可以看看該所網站上的出版中心,例如在「各年度研究報告」中有許多嚴謹的報告,例如:1.
噪音暴露勞工服用抗氧化藥物對噪音引起的聽覺影響;2. 勞工聽力損失之風險評估;3. 防音材料性能研究─材料穿透損失測定系統之建立;4. 防音材料性能評估─吸音率測定系統建立與比對等等。這些研究報告包含了醫學、聽力學、聲學等等領域,對我們從事聽力相關研究的人來說,這些用政府資源做出的報告相當值得我們參考。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產品]GN ReSound dot助聽器獲2008年red dot工業設計大獎

0 意見

dot助聽器

  • red dot獲獎年份:2008
  • 製造商:GN ReSound, Glenview, USA
  • 內部設計(In-house design):William Campbell, Gregory Prutnikov
近年來聽損者已經逐步接受配戴助聽器以改善自己聆聽品質的觀念,配戴助聽器已漸漸不再被視為殘障的象徵。然而,傳統助聽器膚色的外殼與龐大的外型,實在對較年輕的聽損者族群沒有什麼吸引力。因此,近年來助聽器大廠們紛紛引入工業設計,讓助聽器就像精品一樣,變得越來越時尚,其中不乏外型與功能上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產品。

筆者近期將會介紹近年來獲得工業設計大獎的聽力輔具作品,讓大家欣賞這些獨具巧思的作品。首先將由獲得紅點工業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的作品開始介紹開始介紹。

德國red dot工業設計大獎設立于1955年,由歐洲具聲望的非營利組織德國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 所設立,是目前是全球規模最大、最負盛名的工業設計賽事之一。最近一年,已有60個國家,超過10,000件作品參加這項比賽。2008 年贏得 red dot 的產品公司包括 Apple、Sony、BMW、Acer、Nokia、Adidas、Mercedes-Benz、Philips、Lenovo...等,因此贏得red dot設計大獎足以表現一家公司卓越的設計水準。

自2004年,GN ReSound靠推出全球第一款開放式選配(open fitting)的助聽器ReSound AIR而首次獲得紅點設計大獎後,2008年GN ReSound憑藉dot助聽器,再度獲得大獎。

dot的設計理念是希望提供助聽器使用者一個「看不見」的解決方案。這款助聽器非常的迷你且輕巧,重量僅有1.4公克,且其外型能夠很伏貼地順著人耳的形狀。這款助聽器同樣採用開放式選配的設計,其耳管非常的細且透明,因此配戴這款助聽器時很難被其它人看見。從審美的角度來看,dot助聽器提供14種顏色以因應每一種膚色與髮色的搭配。


dot採喇叭在耳內(receiver in the ear, RITE)的設計,如下圖所示。dot支援多種不同開放程度的耳塞,也支援客製化耳模的製作,足以因應面對不同聽損程度的彈性,對於聽力師與聽損者而言算是相當友善的設計。
圖左:dot的喇叭前有HF3型耳垢擋板(藍色)以防止耳垢損壞喇叭。
圖右:dot的喇叭可以方便地替換不同的開放式耳塞。


單以在red dot的獲獎記錄來看,GN ReSound是唯一在助聽器方面獲獎兩次的助聽器製造商。但可惜的是,筆者覺得dot跟現今市面上許多的迷你型耳掛機相比,在外型上並無特別突出的地方。相較起來,2007年獲獎的Phonak Audeo與benerfon brite助聽器比今年的dot令人驚豔許多,下次我們來看看Audeo與brite的風采。

更多關於dot助聽器的訊息,請參考:http://www.trydotbyresound.com/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專欄]語音聽辨測驗設計的新思維

1 意見

(由於筆者最近去加拿大出差,所以網站的更新比較慢,今天先以之前筆者發表在台灣聽語學會第二十二期電子學報的專欄文章分享給大家,之後再恢復正常的更新。)

編輯的話

王南梅(聽語電子學報主編)

語音辨識能力反應聽損者在聽覺現實環境中所面臨的問題,如何設計適當的評估工具以反應對話中許多語音特質,而能正確測量出來流暢對話聲學特質確實是一項挑戰!聽損者語音辨識測驗發展需從語音結構、單詞、雙詞、多詞、甚至語句,成人或兒童語料庫、依據何種語料庫、語音錄製程序、施測方式與測驗環境等等均會影響測驗信度與校度。近年來我們樂見這樣的測驗發展已見曙光,雖然未來更需要整合聽力學、語音聲學、語言學、工程學、測驗學等跨領域學門繼續發展;而近年來陽明醫工所發展出的實驗室與研究環境確實讓人羨慕,更高興看到他們近年來與聽語人員合作的研究成果,本期主題文章由陽明醫工所蔡昆憲博士候選人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語音聽辨測驗設計的新思維」,希望能帶給聽語人員更多臨床運用的省思。


語音聽辨測驗設計的新思維

蔡昆憲 楊順聰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聽語工程實驗室

過去語音聽辨測驗的設計規範與問題

語音聽辨測驗是臨床上普遍使用的一種聽力測驗,常用以評估聽者在日常生活中聽辨語言的能力、分類聽損的程度與類型、評估聽損者在治療(藥物、手術、配戴聽覺輔具)前後的表現、並提供資訊於聽能復健計畫的擬定與管理等。為確保施測的信度與效度,過去語音聽辨測驗常遵守三個主要的設計規範:(1)施測語料應具有常用度,以確保受測者對於測試語料皆能熟悉,而不會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影響;(2)測試詞表應為語音均衡(phonetic balance),亦即各表中的音素分佈應近似日常會話出現的比例。然而,Lehiste & Peterson (1959)認為單音節字要達到真正語音均衡相當困難,日常生活的語音更會因為協同構音而影響聲學特性,因此提出音素平衡的概念,要求各詞表中的音素分佈比率應與其在常用字彙中的音素分佈比率相同,藉以評估受測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能力;(3)測試詞表應具有同質性(homogeneity),亦即測試詞表間的聽取效能應具有一致性。

過去語音聽辨測驗材料(Egan, 1948; Hirsh et al., 1952; Tillman & Carhart, 1966; 王老得 & 蘇富美, 1979)在設計時,首先會挑出一群常用且有意義的單音節字(monosyllabic words),從中盡可能組出符合音素平衡的詞表,最後再透過一群正常聽力的聽者來評估詞表是否具備同質性。此外,聽力師也常將每張含50個字的全表,拆解成每張含25個字的半表供臨床使用,藉以縮短施測時間並減少受測者的疲憊效應。然而,過去的語音聽辨測驗材料實際應用於臨床時,卻面臨信效度不佳的問題。

我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下列幾個原因所造成:(1)人工挑詞很難組出多張完全符合音素平衡的詞表。人工挑詞耗時費力,因此符合音素平衡的詞表數量有限,例如國外常用的CID W-22與NU-6均只有四張全表,而國內常用的中國語音均衡字彙表(王老得 & 蘇富美, 1979)則只有兩張全表。對某些需要多次利用語音聽辨測驗以進行聽能復健評估與規畫的個案,如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使用者,詞表的數量不足可能會造成受測者的學習效應,進而使詞表的信度與鑑別度不足。此外,中國語音均衡字彙表在編制時,並未考量到華語四個聲調的出現比率,因此未充分符合語音均衡或音素平衡的原則。(2)過去半表常由全表任意拆解而成,然而每個單音節字的誤聽率並不相同,半表間的聽辨難易度可能因此而不同,且無法符合音素平衡。國外研究亦顯示半表間複本信度以及全表與半表間折半信度尤其不佳。(3)國內並未有標準化錄音的測試材料供臨床使用。由於語音的聲學特徵會隨不同人發音而有所差異,甚至相同語者於不同時間發同一個音都有可能不同,未使用標準化錄音的語料施測,可能會影響語音聽辨得分的信度。

新的詞表設計方法

為了克服先前語音聽辨測驗設計上的缺失,我們實驗室一直致力於改良詞表設計的研究。李沛群、蔣燿宇、蔡昆憲、楊順聰(2005) 首先將基因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應用於音素平衡詞表的設計上。利用基因演算法,我們可以任意指定詞表內各個音素與聲調的出現次數,藉以自動且快速的產生多張完全滿足音素平衡的全表或半表。以單音節字來看,我們平均僅需不到10秒的時間便可以產生一張符合音素平衡的全表。先前很難組出多張完全符合音素平衡詞表的問題便不再困難。

另一方面,為克服半表間複本信度以及全表與半表間折半信度不佳的問題,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詞表設計方法。我們認為詞表在設計時,不單詞表間應具有同質性,更應設法降低測試項目間的聽取效能變異度(interitem variability),亦即測試項目亦需具有良好的同質性。搭配基因演算法,我們便可從一群常用度高且具高度同質性的字詞中產生多張符合音素平衡的全表與半表。為此,我們與台北護理學院聽語所的曾麗惠、吳政融設計了一套華語單音節字音語音聽辨測驗(Mandarin monosyllable recognition test),簡稱MMRT詞表,並提供男性錄音的標準化錄音語料,希望藉以取代中國語音均衡字彙表,供華語使用者在臨床與研究上使用。

在MMRT詞表的設計上,我們從具五百多萬條詞目的中研院漢語平衡語料庫3.1版中,將所有字詞拆解成共4,733個單音節字,並將同音異字合併計算並剔除輕聲字音後得到1,125個單音節字音。為考量常用度,我們選取最常出現的700個單音節字音(累進百分比為98.38%)做為初始語料。接著,為確保測試項目的同質性,我們透過20位正常聽力的成人,量測這700個單音節字音的心理量化函數(psychometric function),藉此選定出348個具高度同質性的單音節字音。接著,依中研院漢語平衡語料庫中聲母、韻母與聲調的出現率,計算出聲母、韻母與聲調在50個單音節字音全表中的出現次數,以確定詞表符合音素平衡。此外,MMRT詞表編制除符合音素平衡,更希望能滿足臨床上使用全表與半表的需求,因此將聲母、韻母與聲調在50個單音節字音全表中的出現次數平均分配給兩組半表,稱為A組半表與B組半表。因此,每張半表含有25個單音節字音,其表內聲母、韻母與聲調的出現機率與全表非常相似,故華語單音節字音語音聽辨測驗的全表與半表均可視為音素平衡。依據半表內聲母、韻母與聲調的出現次數,我們利用基因演算法設計出六張半表,A組與B組各三張半表,分別為A1、A2、A3、B1、B2與B3。任一A組半表可與任一B組半表可以組成符合音素平衡的全表,分別為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與A3B3共九張。統計結果顯示,MMRT詞表間具有高度的表間同質性,同時測試項目間的聽取效能變異度明顯小於過去的詞表(MMRT: 2.0 dB;PAL PB-50:11.2 dB;CID W-22:7.2 dB)。

為確保MMRT詞表在臨床上的信度,我們與吳政融以及林口長庚醫院耳科的吳哲民主任對30位感音神經性聽損者,在安靜環境下,以其最舒適響度級(MCL)進行信度量測。統計結果顯示,MMRT詞表具備良好的全表與半表重測信度、全表與半表之複本信度、以及全表與半表間之折半信度。尤其在半表的複本信度上,過去半表的複本信度在0.67到0.95之間,而MMRT半表的複本相關係數在0.87到0.95之間,相關性更高且變動範圍更小。對於全表與半表間之相關性,過去詞表的折半信度為0.62到0.99,而MMRT詞表的折半信度則在0.90到0.99之間,同樣相關性更高且變動範圍更小。由此可見,這份採新設計方法的MMRT詞表,確實克服了過去詞表在設計與使用上的難題。

討論與結論

我們認為語音聽辨測驗詞表在設計時,不單需考慮常用度、音素平衡與表間同質性,同時也需考量測試項目的同質性。從一群常用度高且具高度同質性的字詞中,產生全表與半表均符合音素平衡的詞表,可以有效改善詞表的信度。我們據此概念設計的MMRT詞表已被Ear and Hearing雜誌所接受,如想了解更詳細的設計細節,請參考這篇即將被刊登的文章。而MMRT詞表於安靜環境下,對感音神經性聽損者的信度研究資料,目前則正在整理以便之後的投稿。透過這份嚴謹設計的MMRT詞表,還可以進行非常多的信效度研究:例如,量測MMRT在噪音環境下的信度、與HINT(hearing in noise test)測驗的關連性、驗證耳蝸後聽損(retrocochlear hearing loss)的患者其聽辨率-音強函數曲線(P-I function)是否確實有回跌(rollover)現象等等。我們為MMRT詞表製作了一份標準化錄音的施測光碟,若有研究或臨床上的需要,歡迎與作者聯絡索取。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過去詞表在設計與使用上的問題,並據此提出了新的詞表設計方法。同時,為了方便產生詞表,我們設計了基因演算法這個可以自動挑詞的電腦程式。我們可以思考如何透過這些工具,增加詞表應用上的彈性。例如,針對高頻聽損者,或許可以產生含高頻子音(如ㄗ、ㄘ、ㄙ…等)較多的詞表,供聽力師確認助聽器是否確實能對高頻語音提供有效的補償。此外,透過MMRT詞表的信度評估,我們證明了從348個常用度高且具高度同質性的單音節字音中,產生出的音素平衡詞表,均具有高度的信度。未來對於需要重複施測的個案,我們甚至可以隨時產生無限多張符合音素平衡的詞表,以避免受測者的學習效應。過去台灣在聽語方面的研究,多延續著國外的研究方法與流程。然而,我們應該試著跳出過去的規範與框架,從中尋求更多研究與發展的可能性。

Reference
  • Egan, J. P. (1948). Articulation testing methods. Laryngoscope, 58, 955-991.
  • Hirsh, I. J., Davis, H., Silverman, S. R., Reynolds, E. G., Eldert, E., Benson, R. W. (1952).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for speech audiometry.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Disorders, 17, 321-337.
  • Lehiste, I., Peterson, G. E. (1959). Linguistic considerations in the study of speech intelligibility.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31, 280-286.
  • Li, P.-C., Chiang, Y.-Y., Tsai, K.-S., Young, S.-T. (2005).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efficient selection of disyllabic word lists used in Mandarin speech discrimination tests.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 43(5), 648-657.
  • Tillman, T. W., Carhart, R. (1966). An expanded test for speech discrimination utilizing CNC monosyllabic word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uditory Test No, 6. TX: Brooks Air Force Base.
  • Tsai, K.-S., Tseng, L.-H., Wu, C.-J., Young, S.-T. Development of a Mandarin monosyllable recognition test. Ear and Hearing, (In Press).
  • 王老得, 蘇富美. (1979). 中國語音均衡字彙表之編製研究. 中耳醫誌, 14(2), 7-16.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期刊目錄]復健研究與發展期刊(JRRD)發行人工電子耳特刊

0 意見

復健研究與發展期刊(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JRRD)是由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所贊助的期刊,此期刊涵蓋28項復健主題,是復健領域相當著名且專業的期刊。由於噪音導致的聽損(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已經變成現役與退役軍人最常見的障礙,因此JRRD本期(Volume 45, Issue 5)特別針對聽障成人使用人工電子耳之主題發行了一份特刊,其目錄簡介如下,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 個人對於多頻道人工電子耳的想法與對未來的展望(Personal reflections on the multichannel cochlear implant and a view of the future, page. 651)
  • 設計人工電子耳電極陣列的考量:電極陣列的剛度、尺寸與植入深度(Considerations for design of future cochlear implant electrode arrays: Electrode array stiffness, size, and depth of insertion, page. 731)
  • 使用兩個人工電子耳或一個人工電子耳搭配對側助聽器來回復聽覺對稱(Restoring hearing symmetry with two cochlear implants or one cochlear implant and a contralateral hearing aid, page. 749)
  • 聲學與電子聽覺的整合(Integration of acoustic and electrical hearing, page. 769)
  • 人工電子耳使用者的音樂感知以及人工電子耳與身心能力的關連(Music perception in cochlear implant use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sychophysical capabilities, page. 779)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新聞]膽固醇被發現會影響聽力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膽固醇會影響心血管是眾所皆知的事,現在美國的科學家推斷膽固醇同樣會影響聽力。

三所美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操縱老鼠內耳中良好毛細胞的膽固醇高低,並藉由耳聲傳射(otoacoustic emissions, OAE)篩檢來測量老鼠的聽力。篩檢結果指出,當毛細胞中的膽固醇消耗殆盡時,會導致聽力衰退。當膽固醇增加時,老鼠在短期間內的聽力會有所改善,但經過一段時間後,聽力又再度衰退。

毛細胞內膽固醇的微調在發展過程中是自然發生,且在出生後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這與血液膽固醇不同,血液膽固醇會受到飲食的影響。因此,證明飲食習慣與聽力之間的任何相互關係是不可能的。

這些科學家們將他們的研究結果視為將來針對膽固醇與聽力研究的基礎。

本研究的領導者,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William Brownell教授說:「如果我們連續吃油膩的食物會影響我們的聽力嗎?目前,我並沒有在兩者間看到這樣的關係。」「研究的結果幫助我們了解調節聽力的細胞機制,並提供我們另一種可能有助於聽損者的方法。」

資料來源:hear-it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新聞]Starkey公司的Jason Galster獲得美國聽語協會(ASHA)編輯獎的榮譽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公司的Jason Galster博士獲美國聽語協會(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ASHA)的編輯獎,表彰其與Vanderbilt大學研究團隊合作的文章,是2007年最傑出的作品。

Jason Galster是Starkey公司教育與訓練部門的成員,在這篇發表於美國聽力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的文章中:模擬教室環境的方向性效益(Directional Benefit in Simulated Classroom Environments),擔任第二作者。美國聽語協會之所以選擇這篇文章為年度最傑出的投稿,是基於文章的實驗設計、教育價值、科學與臨床的價值、對專業的貢獻以及理論的影響。


這篇文章由Todd Ricketts博士、Jason Galster博士與Ann Marie Tharpe博士三人所撰寫,研究針對10歲到17歲的兒童,在一個模擬的教室環境中,透過語言理解表現與主觀的評分評估方向性(directional)與全向性(omnidirectional)麥克風的效益。研究發現,在語者必需在學生前方說話的限制條件下,方向性助聽器對於某些吵雜的學校環境有所助益。研究強調在學齡兒童族群中,切換不同麥克風模式的重要性。

Jason Galster博士在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獲得他的大學與碩士學位,並且在Vanderbilt大學完成他在聽力學上的哲學博士(PhD)學位。在加入Starkey公司之前,他在印第安那州的的賴力兒童醫院(Riley Children’s Hospital)擔任嬰幼兒聽力師,並且在Vanderbilt大學擔任研究聽力師。Jason Galster博士的研究興趣包括數位信號處理、物理室聲學(physical-room acoustics),以及擴音技術對於聽障嬰幼兒族群的應用。

來源:Hearing Review

研究出處:Todd Ricketts; Jason Galster; Anne Marie Tharpe. Directional Benefit in Simulated Classroom Environments. Am J Audiol, Dec 2007, Vol: 16, pp130-144 [abstract link]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專欄]耳鳴的治療

0 意見

撰稿人:廖文輝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科主治醫師 / 陽明大學醫工所博士候選人)

耳鳴的定義:
所謂耳鳴,是指當我們的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之下,自己卻能感受到有叮噹聲或轟隆的聲響(大部分是困擾人們的噪音感覺),可能是從耳部或頭部聽到的聲響,稱為耳鳴。根據統計的報告,耳鳴患者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強。僅次於聽力不良的患者,而這些患者中約有百分之五的人,抱怨因為嚴重的耳鳴情形,而影響其日常生活,造成其身心疲乏不堪,足見這耳鳴的影響嚴重性。

耳鳴的分類:
耳鳴依其發生時間的長短來分類;為短暫性(急性)耳鳴及慢性耳鳴兩種;短暫性耳鳴,是指最近才產生而以前沒有的,大約小於三個月內發生的耳鳴。慢性耳鳴,是指其耳鳴已經困擾超過三個月以上。短暫性耳鳴,較容易找到其可能的致病因素,而加以改善及治癒。慢性耳鳴則因為其發生時間較長,產生可能關聯的致病因素較多,且病患常身心已疲乏不堪,對醫師的信心及耐心較不夠,因此較不容易治療,常只能加以控制或改善而已,較難以治癒。


耳鳴的種類:
目前較為大眾所接受的分類法是:他覺性耳鳴及自覺性耳鳴兩種。他覺性耳鳴,即是他人(醫師)也可以用儀器或耳朵,聽到患者所抱怨的耳鳴聲(佔少部分);而自覺性耳鳴,卻只有患者自己本身才能聽得到,但別人(醫師)卻無法聽得到的耳鳴聲(佔大部分的耳鳴患者)。

耳鳴的原因:
耳鳴的真正原因並不清楚;依傳統及較為大眾所接受的可能原因如下;他覺性耳鳴:最常見的原因是血管性疾患(例如:靜脈、動脈及動靜脈廔管等問題)及肌肉性疾患(例如:中耳肌、耳咽管肌及喉嚨肌等問題)所造成的脈動性耳鳴及痙攣性耳鳴。自覺性耳鳴:是最為大部分患者深受其困擾的,其可能造成的原因相當繁多,從外耳的疾患(耳垢阻塞、外耳道炎)、中耳的疾患(鼓膜穿孔、漿液性中耳炎、耳硬化症)、內耳的疾患(梅尼爾氏症、耳毒性藥物、噪音性損傷、老年性聽障)、聽神經及神經傳導路徑的疾患(聽神經瘤、腦幹血管硬化)及大腦皮質的疾患(腦中風、退化症、失憶症),只要在聽覺傳導路徑中任何一處出了問題,就可能產生異常的聲音。

耳鳴的表徵:
耳鳴臨床上的表徵,呈現非常多樣化,可以是單側性或雙側性,也可以是連續音或間斷音、高頻音或低頻音、或其他各種不同的音色, 例如:蟬鳴聲、嗡嗡聲、滴答聲、轟隆聲、蟲叫聲、叮噹聲等 ,正反映出其病因的複雜性及考驗醫師診斷的能力。

耳鳴的困擾程度:

耳鳴困擾的程度,臨床上分類有許多種;但較常為臨床上使用方便的分類,一般可分成4個等級:程度I為要在非常安靜下,仔細聽時,才能聽得到耳鳴聲,程度II為稍為安靜時下,例如睡覺時,就可聽到耳鳴聲,程度III為在吵雜的環境中,其耳鳴聲可以勉強聽不到,程度IV為即使在吵雜的環境中,其耳鳴聲仍然非常大聲。

耳鳴與聽力的關係:
耳鳴與聽力缺損的關係為何?我們發現耳鳴的患者常常有聽力缺損的情形,約佔90%;但是有聽力缺損的人,一定會有耳鳴的情形嗎?答案是不一定。同樣地,仍然有許多聽力正常的人,會有耳鳴的困擾。然而患者的聽力缺損是否因耳鳴所造成?答案是否,事實上是造成患者聽力缺損的原因,例如噪音曝露、突發性耳聾、耳毒性藥物、耳部感染等,同時也伴隨產生耳鳴的情形。至於耳鳴會不會造成患者進一步聽力缺損的情形?理論上是不會的,耳鳴會影響患者的專心或注意力,但不會造成患者進一步聽力缺損的情形。

耳鳴治療的重要觀念:
對於耳鳴的治療,應該是將耳鳴當成一種症狀,以改善其症狀為目標來治療,並非將耳鳴當成一種疾病,試圖去徹底治癒它;因而採用合併式的療法,以期能提高其改善率,並非治癒率,所以醫師們在治療耳鳴時,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耳鳴是否可能是一種嚴重疾病的警告徵兆?

耳鳴的治療成效:

由於耳鳴的成因相當複雜,所以治療成效並不令人非常滿意。因而建議採用合併式的療法,其方法包括有一般內科藥物的治療、耳鳴遮蔽器及助聽器、生物回饋訓練法、心理治療及耳科手術等各種方法。在治療耳鳴時,我們一定要記得「耳鳴」只是一種症狀,必須找出其致病因,針對其病因,才能徹底治療。所以詳細地詢問病史、耳鏡檢查、一系列的儀器檢查項目,醫師的細心診斷及病患的耐心求診,共同來找出其可能的病因,而給予最適當的治療,乃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各種耳鳴的治療方法:


1. 加強心理建設及心理諮詢治療:
  • 告知耳鳴,並不會造成進一步聽力的缺損或全聾,不要畏懼耳鳴,試著能享受耳鳴聲,並且與耳鳴「和平共存」。
  • 消除不必要的憂慮不安及避免壓力緊張。
2. 儘量避免下列的事項:
  • 避免食用一些較刺激性食物,例如:咖啡、茶葉、辣椒等。
  • 避免長期曝露於過度喧鬧及吵雜的環境中。
  • 避免過度疲勞及熬夜,要充分地睡眠及休息。
  • 避免使用耳機或隨身聽的耳塞,聽音樂及CD。
3. 一般內科藥物的治療:
以輕度的鎮定劑(精神安定劑)為主,以改善耳鳴所造成的焦慮不安及失眠等情況;加上促進其內耳、聽神經及腦部循環功能的神經活化劑或血液循環促進劑;也有些醫師會再加上一些促進神經功能的維他命等。

4. 生物回饋法訓練:
是一種放鬆身體的技巧訓練,包括有適度的運動和按摩,主要是利用放鬆全身神經的緊張,改善頭部的循環,適度地深呼吸和使全身肌肉放鬆等技巧方法,而生物回饋法訓練的真正目的,是指導耳鳴病患,學習如何舒解一般日常生活的壓力及緊張,對於嚴重耳鳴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病患,其效果不錯。

5. 耳鳴再訓練法:
耳鳴再訓練法(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 ),是目前最新流行的一種耳鳴治療法,結合低音量和持續的背景聲音,利用醫師及病患一對一直接的心理諮詢及引導。病患使用一種耳內式聲音產生器的助聽器,來持續維持他周遭的背景聲音,每天至少8小時以上,這樣地結合式的諮詢及引導方法,目的在幫助耳鳴病患去適應及習慣他的耳鳴聲,一般耳鳴再訓練法,經12-24個月後,就可不必使用耳內式聲音產生器的助聽器,其效果不錯,但較耗時間(醫師和病患)。

6. 使用耳鳴的遮蔽器:
利用「聽覺抑制」的原理,先匹配病患的耳鳴頻率,到底是低音頻、中音頻或高音頻?選擇相近頻率的耳鳴助聽器,使用略大於其耳鳴聲的音量(約可遮蔽耳鳴聲),每天戴上約一至二小時。此種耳鳴的遮蔽器,不同於耳鳴再訓練法中的耳內式聲音產生器助聽器。另一種方法其原理也相同,但為使用聆聽耳鳴音樂帶的方式,也可以改善其耳鳴的情形,例如:聆聽瀑布聲或海浪聲,可以使耳鳴聲消失。

7. 注射麻醉藥及類固醇劑療法:
即是應用將麻醉藥(立多可卡因)注射到靜脈中,可使耳鳴暫時消失的方法;有些醫師把麻醉藥或類固醇劑注入中耳腔內,以改善其耳鳴情形,但因其效果並不持久及各種病患反應不同,仍在研究改善中。

8. 耳科手術的方法:
以目前的醫學科技發展情形,利用手術來治療耳鳴,仍是最後才採用的方法,僅適用於極少數的病例,例如:聽神經瘤手術或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所以並不適用於一般的耳鳴病患。

9. 另類的療法:
對於耳鳴治療成效,並不令人滿意時,所謂另類的療法,即非常流行於耳鳴病患間,例如:傳統的藥草治療、針灸治療、電磁波治療、高壓氧治療和催眠治療等,因為效果並不一致,仍在研究探索中。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新聞]噪音損傷聽覺 當心iPod耳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2008年9月22日的世界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文/葛林

因長期受噪音侵襲而導致聽力創傷和衰變,是標準的現代文明病,尤其是iPod世代更受威脅。這種噪音聽覺創傷(acoustic trauma)是永久性耳聾最主要的原因,平時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就顯得格外重要。

噪音聽覺創傷,是由於過度的噪音傷害到內耳的聽覺機能。在現代生活中,各種機器和音響所產生的強大音壓,造成聽力損失。人們普遍產生噪音聽覺創傷始於歐美的產業革命,工人每天在隆隆的機器運轉聲中工作數小時,噪音聽覺創傷很快就成了他們的職業病。如今,工作場所的噪音仍是聽力創傷的主要來源,但娛樂音響正迎頭趕上,成為侵襲聽覺的殺手。據估計美國有2800萬人的聽力受損,其中,噪音聽覺創傷占三分之一。

在產業革命時期,噪音聽覺創傷被稱為「鍋爐匠病」(boilermakers’ disease),因為製造蒸氣鍋爐的工匠大多有這個職業病。哈佛大學出版的「哈佛男性保健觀察」說,目前的噪音聽覺創傷趨勢如果持續下去,有一天可能會稱它為「iPod耳」(iPod Ear),因為iPod的流行,許多人把強大的音壓往耳內直灌,聽覺創傷的病例將直線上升。


耳朵的構造分為三大部分,聲波最先進入外耳的外聽道,然後衝擊鼓膜,使其振動。振波再透過中耳的三個聽覺小骨(槌骨、砧骨和鐙骨),進入內耳的半規管。半規管中佈滿毛細胞,聲音的振波會衝擊毛細胞,轉化成電脈衝,然後由聽覺神經傳達給大腦,而讓人聽到聲音。在這個聽覺過程中,半規管中的毛細胞扮演關鍵角色。毛細胞非常精緻敏感,過響的噪音會受毛細胞受損,形成瘢痕組織,導致聽力喪失。

聽覺受損的問題並不出在耳朵本身的結構,而是出在外來的聲音。聲音強度是以十進位的分貝指數(dB)來表示,分貝數字越高,聲音越響。一般來說,140分貝的爆炸聲,例如槍聲,會立刻使毛細胞明顯受創,但噪音對聽覺的傷害不只決定於分貝強度,而且決定於聲音持續的長度,拿90分貝的割草機噪音來說,如果持續40小時,半規管毛細胞的傷害等於一聲140分貝的槍響。再拿85分貝的噪音為例,如果持續8小時,它對聽覺的衝擊力等於持續4小時的88分貝噪音。根據聯邦職業安全與保健局的標準,75分貝以下的聲音皆屬安全,但持續8 小時的85分貝噪音就會傷害聽覺。

聽覺一旦喪失就無法恢復,而必須戴助聽器,因此,嚴加注意噪音聽覺創傷的早期徵兆,是聽覺保健的關鍵。如果在你受到噪音侵襲,使你產生嗡嗡的耳鳴,這就表示噪音的強度已經到達傷害聽覺的程度。如果噪音使你的聽力產生困難,聲音聽起來悶悶的,覺得聲音很遠,而且,這種情況連續幾小時或幾天,這表示半規管毛細胞已經嚴重受損。沒有人能在強大的噪音侵襲下倖免,如果你跟別人交談,距離只有一臂之遠,但噪音卻使你必須用喊的才能讓對方知道你在說些什麼,這種分貝強度就足以使你的聽覺受傷。

工作場所仍然是噪音聽覺創傷的頭號來源,建築工人、卡車司機、工廠工人、警察、消防員、軍人和農民都是高危險群。運動比賽時觀眾的呼叫聲,易使體育館員工和觀眾的聽覺受害。從事音樂行業的人也要冒聽力受損的風險。有些古典音樂演奏者在演出交響樂時會帶耳塞,但熱門音樂的樂手卻不時興這麼做,而且震天價響的音響設備已經成了搖滾樂的標誌,極其傷耳。

對年輕人而言,個人音響已成為主要的聽覺威脅,電池耐用性的增加,可數小時不斷的用耳機聽音樂。耳機使人可以在公共場合照樣收聽,而公共場合的噪音,又使聽者儘量放大聲量。

目前,罩蓋式的耳機已不流行,年輕人用的都是插在耳洞裡的耳機,這使情形益發嚴重。許多保健專家預測,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未來因噪音聽覺創傷而失去聽覺的病例,將會大幅增加。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期刊目錄]2008年09月

8 意見

大家可以由此下載最新的聽力科學相關期刊目錄:按此下載

本目錄中蒐集的期刊目錄包括:

  1. The Hearing Review - 2008.08
  2. Hearing Journal - 2008.09
  3.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JSLHR) - 2008.07~08
  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JAAA) - 2008.04
  5.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AJA) - 2008.06
  6. Ear and Hearing - 2008.09~10
  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 2008.08
  8. Hearing Research - 2008.09
  9. The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ASA) - 2008.09
歡迎大家認領文章,撰寫摘要分享新知。摘要格式請參考:[網站相關]文章摘要撰寫格式

如要認領期刊文章撰寫摘要,請直接對此文進行回應,告知認領人姓名與欲認領文章的編號與題目。如該篇文章已經被人認領,建議挑選其它未被認領的文章,以免重複發文。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產品]Ear Gear助聽輔具保護套

0 意見


筆者先前在助聽器公司負責維修業務時,發現助聽器常常因為汗水、雨水等受潮因素而導致內部零件受損。對於好動而易流汗的學童來說,更是有可能每幾個月就得將助聽器送回保養或維修。長久下來,維修費與等待時間對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使用者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臨床上,聽力師常常教聽損學童的家長用透氣膠帶纏繞在助聽器外,一方面可以減少汗水進入的機會,另一方面,則可以固定FM接收器以避免脫落,或避免助聽器音量切換或程式切換鈕被學童誤觸。然而,用透氣膠帶纏繞的效果有限且不美觀,每天又需要重新纏繞一次,十分不便。



加拿大卑詩省的一對夫婦,為自己聽損女兒使用助聽器的不便,想出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子:幫助聽器穿「雨衣」!

如上圖所示,他們使用尼龍彈性纖維設計了可以外覆在助聽器的保護套。這種材質可以避免汗水與雨水的侵入,卻又不太影響麥克風的收音效果;此外,又有保護FM接收器脫落或助聽器功能誤觸的效果。尼龍彈性纖維或許還可以做為緩衝,減少助聽器掉落而摔壞的機率。方便的是,這就像是穿襪子一樣容易,家長們再也不用每天拿膠帶繞呀繞的。

Ear Gear助聽輔具保護套有四種不同尺寸,可以因應一般耳掛機、耳掛機加FM接收器、開放式選配(open fitting)迷你耳掛機、人工電子耳處理器使用的狀況。另有多種不同顏色可供挑選。一對保護套的售價約在25到33美元之間,價格也還不至於太貴。Oticon公司推薦使用助聽器的幼童可以使用這類產品。Ear Gear助聽輔具保護套在國外的銷售狀況也越來越好。

筆者不清楚Ear Gear是否在國內有代理商,但筆者認為這確實提供了一個簡便的方式,為家長解決聽損子女使用助聽輔具上的問題。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他們公司網站了解進一步的資訊(http://www.gearforears.com/index.asp)。

2008年9月20日 星期六

[摘要]Practitioners give high marks for user benefit to open-canal mini-BTEs

2 意見

撰稿人:曾雪靜 (科林聽力保健中心/聽力師)
審稿人: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文章原始出處:
作者: Earl E. Johnson
篇名: Practitioners give high marks for user benefit to open-canal mini-BTEs
出處: The Hearing Journal, 61(3): 19-28
出版年份: 2008

文章內容摘要:
自GN ReSound於2003年推出全球首款開放式(open-canal, OC)選配的助聽器ReSound AIR之後,開放式選配的迷你型耳掛機(OC mini-BTEs)已成為各家助聽器製造商必推的產品,且銷售比率逐年提高。在本文中,作者透過電子郵件調查了目前OC mini-BTEs的銷售狀況,以及使用者對不同形式OC mini-BTEs的偏好,茲將相關資訊整理如下,如欲獲得更詳細的說明,請參照原文(按此連結)。


助聽器的型式很多,但愈來愈多的聽力師或選配師選擇OC mini-BTEs去選配客戶的助聽器,在這些專業人員的經驗中,選配OC mini-BTEs的機率平均高達41.6%,平均數為40%,標準差為25.4%,選配機率自0%到95%之間。

這些受訪的專業人員中,有些人覺得OC mini-BTEs有以下這些優點:
  1. 這些耳掛型助聽器作得愈來愈小、愈來愈多的顏色及形狀可供選擇,對於有外觀考量的人的接收度提高
  2. 可以解決聽損者配戴助聽器後的閉塞感
  3. 聽損者覺得戴起來比較舒服
  4. 適用低頻接近正常而高頻有聽損的患者
  5. 可以快速選配
  6. 試聽與選配可以同時完成
  7. 聽損者在配戴後可以走出戶外
這些受訪的專業人員中,有些人覺得OC mini-BTEs有以下這些缺點:
  1. 僅適用於特定聽損者,選配空間不足
  2. 不容易置入耳內
  3. 固定效果不佳
  4. 聽損者不易自行保養
  5. 聽損者在接聽電話時有困難
  6. 價格貴
  7. 沒有線圈功能
但在這些受訪者的經驗當中,OC mini-BTEs相較於其他型而言,配戴者的滿意度高達83.4%,相同的佔13.8%,只有低於3%的聽損者不滿意開放式的耳掛型助聽器。OC mini-BTEs相較於其他型助聽器表現之比較,如下表所示:


目前OC mini-BTEs有兩種主要的型式:喇叭在耳內(receiver in the ear, RITE)與喇叭在助聽器內(receiver in the aid, RITA)。在2007年,RITA的選配比率約佔全部OC mini-BTEs的66.2%(標準差34.8%)。有差異的是,選配師選配的OC mini-BTEs有78.6%為RITA,聽力師選配的OC mini-BTEs僅有60.7%為RITA。RITA與RITE在表現上的比較整理如下表所示:


先前提過聽力師選配OC mini-BTEs的機率超過40%,然而根據助聽器製造商協會所做的統計,2007年耳掛機佔全部助聽器的51.5%,但只有37.2%的耳掛機使用312或10號電池,會使用這些較小電池的通常為迷你耳掛型助聽器。助聽器製造商協會推估迷你耳掛型助聽器僅佔全部助聽器的20%。

為何OC mini-BTEs的成長率會這麼高?這是因為對於適用的助聽器使用者來說,OC mini-BTEs相較其它助聽器而言,可以為使用者帶來更多的好處與滿意度。這也是OC mini-BTEs雖然推出僅僅幾年,但卻有約97%的聽力師與選配師願意使用的原因。

個人心得:
助聽器採取開放式耳道選配最大優點就是少了悶塞感、音質較自然,這是所有耳內型助聽器無法做到的。但是,最大的缺點是增益量不足與回饋音(feedback)的問題。

在選配助聽器的時候要考量的是聽損者的聽損程度、溝通需求、其他(外型考量、音質、配戴的舒適度…..)。

1. 聽損程度:一般來說此類助聽器建議的聽損程度最好在60分貝以內,否則不是可聽度(audibility)不夠就是回饋音(feedback)問題。不過也有例外,例如年紀大的人,為了避免環境噪音造成配戴的不適,增益量普遍偏低。此外,有些聽損程度較重的人,因無法接受一般傳統塞耳式助聽器所造成的悶塞感,也會使用此類助聽器。

2. 溝通需求:需考量一般與人溝通的狀況為何?是否有特殊需求?例如遠距離的交談(開會),可能會因為增益量不足而效果較差。另外,聽電話也是有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因為除非是使用免持聽筒或感音線圈(telecoil)的方式,否則這類的耳機在接聽電話時可能會有回饋音的問題,當然如果聽損者的聽損不嚴重仍然可仰賴裸耳的聽力,或是購買電話擴音器來輔助。

3. 其他:使用上要注意的是助聽器的音孔很小,如果有耳垢塞住,就會影響聽取的效果,耳掛機比較要注意的是流汗受潮的問題,助聽器需勤保養及乾燥;助聽器愈小固定效果較差,特別是戴眼鏡的人,可能在取下眼鏡時要特別注意,避免拉扯到助聽器的耳管。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研討會]2008/10/4 新生兒聽力篩檢學術研討暨共識會議

0 意見

會議名稱:新生兒聽力篩檢學術研討暨共識會議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 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 of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Taiwan

時間:97年10月4日(星期六) 8:00 ~ 16:10
地點:台北護理學院 親仁樓一樓B118 台北市北投區明德路365 號
主持人:林鴻清 醫師 與 楊義良 教授
主辦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馬偕紀念醫院
協辦單位:彰化基督教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台北護理學院 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

議程與報名表 :下載

資料來源: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新聞]耳鳴是老化現象?醫師呼籲不可輕忽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2008年9月17日的中時健康,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中時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

「我耳朵突然嗡嗡作響,是不是已經耳鳴了?」「我只有晚上睡覺才覺得有聲音,算是耳鳴嗎?」說起耳鳴,總是讓人覺得霧裡看花,但也常因此錯過了早期治療的契機,醫師提醒,耳鳴狀況變化多端,千萬不要忽略任何一個細節,才能即時處理耳鳴狀況。

耳鳴是個讓人很痛苦的疾病,一開始只有細小的聲音,又時有時無,通常經過一段時間後也可以不藥而癒,所以很多人都不放在心上,但是隨著時間或生理、心理狀況變差,耳鳴就變得惡化,從原本晚上聽得到,現在連白天也變得轟隆作響,有時甚至變得大聲而尖銳,讓人難以承受。


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指出,造成耳鳴的兩大主因是內耳循環不良與神經萎縮,以往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這是因為身體老化後血管慢慢硬化,加上一些雜質沉澱,造成血管內部狹窄,組織因為缺血而壞死,所以一般老年人都把耳鳴視為老化正常現象,並沒有放在心上。

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耳鳴病患有越來越年輕話的趨勢,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主要的原因就是「壓力」。大家來想像一個畫面,如果把橡皮筋纏在手指上一天,你一定會覺得很不舒服,而耳朵的神經與血管也是這樣,壓力一來血管就收縮,長期這樣緊繃沒有得到休息,自然就慢慢受損,甚至壞死。

由於耳鳴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幾乎都是到了中後期才會發現有問題,這時都已經錯過了今黃金治療期,李宏信院長提醒,耳鳴是可以治療的,越早治療治癒率越高,發作一年以內幾乎都可以治癒,若有四、五年以上的病史,則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半的時間,才能讓萎縮的神經復活。

目前在治療上還是以血管通暢與神經復活滋養為主,像是血管擴張劑、神經營養、再生等等,此外還有抗氧化物、硒、鋅等礦物質與維他命C與E等,都有助於耳鳴的改善,但是前提一定要是「持之以恆」。

要避免耳鳴也可以從飲食著手,千萬不要吃高膽固醇、高油脂、太鹹的食物,因為鹽分高會讓鈉離子停留在體內引起水腫,甚至連內耳淋巴也會積水,造成內耳病變;此外也要嚴禁喝酒;當然生活調適、睡眠充足與減少生活壓力也是很重要,這樣才能全面性的改善與避免耳鳴的狀況。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社福補助]台北市助聽器評估/檢測表及助聽器補助規定說明

0 意見

資料來源: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附檔為97年10月01日修正適用之「台北市助聽器評估/檢測表」及「助聽器補助規定說明」,請各位台北市的聽力師注意。

台北市助聽器評估/檢測表 [下載]
助聽器補助規定說明 [下載]

[新聞]義耳可以改善噪音環境下聽力與語言的認知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根據Archives of Facial Plastic Surgery期刊九月/十月雙月刊的報告中指出,義耳(prosthrtic ears)可以改善噪音環境下聽力與語言的感知。

某些病患可能需要義耳,因為他們的耳廓(外耳)因為癌症手術或外傷損毀而被摘除。作者表示,「這類病患的外耳道通常保持完整,且他們剩餘的聽覺系統應該可以正常發揮功能。對於這些病患,醫生不但需要修復因缺少外耳廓而導致美觀上的缺陷,更必需矯正因缺少耳廓而造成的聽力損失。」

美國西北大學的醫學博士William E. Walsh與他的同事們,在研究中分析八種不同的矽橡膠義耳修補材料。在研究的第一部份,研究人員將與實物一樣大小的泡沫塑料人頭假體上,外耳道的部分鑽了一個12毫米的孔,將一個麥克風放在耳道的入口,然後將人頭假體旋轉,每30度量測一次有義耳與無義耳下的聲壓級,直至旋轉360度為止。

平均而言,在聲音為4,600赫茲時,義耳可以協助收音並提升8.1分貝的音量。在聲音為11,500赫茲時,可以提升9.7分貝的音量。

為了觀察義耳是否真的對病患有益,11位說英語且正常聽力的年輕成人進行兩種版本的語音測試。第一種版本的語音測試未做任何改變,但第二種版本的語音測試則根據先前第一部份研究成果,模擬缺少耳廓時的聲學效果改變。受測者堵住他們的左耳,然後坐在兩個喇叭前,一個喇叭播放正常的語音,而另一個則播放白色噪音(white noise)。研究人員每次增加語音1分貝,直到所有的句子都能被理解。然後堵住右耳重複上述實驗。

在本實驗中,義耳明顯可以改善聽懂所有語音時所需的語音噪音比。作者表示這項研究證實了使用義耳可以提供特定頻率的聲學增益(音量放大),且這些聲學增益臨床上也顯示有助於噪音下的語音識別。為了驗證本次實驗的結果,作者接下來將對真正使用義耳的病患做進一步的量測。

來源: ScienceDaily
研究出處:William E. Walsh; Brian Dougherty; David J. Reisberg; Edward L. Applebaum; Chirag Shah; Patrick O'Donnell; Claus-Peter Richter. The Importance of Auricular Prostheses for Speech Recognition. Arch Facial Plast Surg, 2008; 10 (5): 321-328 [link]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新聞]虛幻的耳鳴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在使用66位正常聽力且無耳鳴受測者的一項巴西研究中發現,在安靜情境且要求受測者專注在他們聽力的時候,有68%的受測者表示在他們耳內聽見了類似耳鳴的鈴聲。這些被察覺到的聲音被稱為是虛幻的耳鳴(phantom tinnitus)。

相反地,在安靜情境下,當受測者被要求專注在他們視覺的時候,有45.5%的受測者聽見虛幻的耳鳴。當受測者被要求專注在某項工作時,僅有19.7%的受測者反應有聽見虛幻的耳鳴。

單單在歐盟國家中,有4000萬到5000萬人有耳鳴的問題,其中超過1200萬人的耳鳴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耳鳴患者被耳鳴影響的程度因人而異。根據這項研究的學者表示,耳鳴患者的嚴重程度,強烈受到患者是否專注在他們的耳鳴症狀,以及是否處於寂靜的環境所影響。

來源:hear-it
研究出處: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新聞]耳機聽音樂 近1成學子聽損

0 意見

23%聽不清楚高頻聲音 恐影響學習

本訊息轉載自2008年9月13日的蘋果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甯瑋瑜╱台北報導】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國內百分之八點四的國、高中生,已因長期接觸噪音而出現「噪音型聽力缺損」,且有近四分之一,已有聽不清楚高頻聲音的聽損前兆,由於受訪學生,高達九成平時有聽音樂的習慣,醫師提醒學生們不要長期使用MP3、iPod聽音樂;聽時音量不過大,且每次不宜超過六十分鐘。

長期處於噪音環境下,應定期做聽力檢查。杭大鵬攝

不可輕忽
這項調查是由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台南市立醫院進行,以隨機抽樣方式,對國內十八所國、高中職學生做的調查,有效樣本一千兩百八十八人。結果顯示,百分之八點四受訪學生有單側或雙側噪音型聽力缺損,另有百分之二十三點八有聽不清楚高頻聲音的聽損前兆。

調查主持人、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政佑表示,對高頻聲音有聽損的人,平時聽力與常人無異,但若對方講話較小聲,或發出英文S、T等高頻氣音時,就容易聽不清楚,對於正值求學的學生,可能會有學習困擾。

40歲聽力差如70歲
承輝聽語中心顧問醫師田輝勣則表示,噪音型聽力缺損是指被噪音影響以致出現程度不一的聽力缺損症狀。

林政佑說,此次調查發現有近四分之一的學生,有高頻聲音的聽損前兆,「這是個危機」,因為老化會加重聽力惡化速度,而這些年輕學子,不必等到六、七十歲,可能提早在四、五十歲,就會有嚴重聽損的困擾。

聽音樂勿逾一小時
調查並發現,受訪學生近九成平時有聽音樂習慣,林政佑提醒年輕學子,聽覺細胞一旦受損,無法再生,也無法治療,「保護聽力唯一方法,就是避免噪音暴露。」

林政佑建議,民眾聽音樂時須遵守「六十、六十」原則,音量調在最大音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下,絕不連續聽超過六十分鐘,也絕不戴耳機入眠,「內耳聽覺細胞可能隨耳機內播放音樂不斷擺動,而損傷,傷害聽力。」

國健局副局長吳秀英提醒民眾,應該避免在捷運、火車等背景噪音較大的環境聽音樂,以免不自覺得將音量調整過大,造成聽覺損傷。

保護聽力注意事項
  • 能用喇叭,就不戴耳機;若必要用耳機,以頭戴式為選購原則
  • 聽音樂遵守「60-60聽力保護原則」,音量維持最大音量60%以下;每次聽音樂不連續超過60分鐘
  • 避免同時使用音量大的電器,且不調高音量蓋過噪音,如吸塵時將電視開大聲,或在公車等吵雜背景環境聽音樂
  • 玩射擊遊戲或工作地點屬高噪音,應戴耳塞或耳罩
  • 聽演唱會避免選於喇叭、電視牆旁
  • 居家多使用吸音材質,如吵雜的家電下方放塑膠墊
  • 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環境,應定期做聽力檢查
※資料來源:林政佑醫師、《蘋果》資料室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新聞]常掏耳 耳道增生窄如筆芯

0 意見

感染後角質變厚損聽力 醫:耳垢會代謝不必挖

本訊息轉載自2008年9月12日的蘋果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高麗玲╱台北報導】一名男子常用棉花棒挖耳朵,不慎將外耳道挖出細微傷口,後又因洗頭時水流進外耳道,造成細菌感染,致使外耳道角質增生,原本像吸管般大小的外耳道,狹窄至如原子筆芯般,現男子每隔一、二個月就得就醫清理耳垢,否則會聽不清楚。醫師提醒,民眾不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以免外耳道受傷。

醫師提醒民眾不應用棉花棒清耳垢,以免外耳道表皮受傷。

錯誤觀念
收治病例的內湖國泰診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德種說,該名四十歲的男子常用棉花棒清理外耳道,外耳道因受到不斷磨擦致使表皮受傷,該男有次洗頭時耳朵進水,發生細菌感染,外耳道角質因而不斷增生。

外耳道變薄易發癢
這名男子的外耳道狹窄越來越嚴重,成人的外耳道寬度約零點六公分,他的外耳道僅剩約零點二公分寬。

黃德種表示,外耳道的表面就像皮膚一樣薄,若常用棉花棒、掏耳棒等清理,外耳道的皮膚易變薄或角質增生,當外耳道表層變薄,耳朵容易癢,而當外耳道增厚,很容易卡住分泌物,使聽力變差。該名男子外耳道變狹後,一出現耳垢便很容易卡住外耳道,影響聽力,因此每隔一、兩個月就得來清耳垢、通外耳道。

開業耳鼻喉科醫師黃國欽指出,門診中經常看到不當掏耳朵,導致外耳道表層變薄或角質增生的患者,這就是俗稱的「游泳耳」。通常民眾在游泳後,耳朵進水後都會用棉花棒清潔,反而把外耳道挖傷,引起發炎。

黃國欽解釋,外耳道不是一條筆直的通道,很多人在用棉花棒等器具掏耳朵,容易碰到耳壁,同時又會將耳壁當成耳垢挖,這樣不僅會挖傷耳壁,也會將耳垢往後推,耳垢更不易掉出來。

進水可側頭單腳跳
他提醒,耳垢會隨新陳代謝自行脫落,不需要挖;靠近耳殻的外耳道若有分泌物時,可用毛巾、衛生紙擦拭。而耳朵進水時,可以將頭側向一邊,單腳跳,水就會流出來,如果仍未改善,應找耳鼻喉科醫師處理,切忌亂挖,以免外耳道受傷。

棉花棒掏耳致耳道縮小示意圖
一男子常用棉花棒清理外耳道,致耳道受傷,遭細菌感染後,外耳道角質增生0.4公分,0.6公分寬的外耳道剩0.2公分。
資料來源:黃德種醫師


清潔耳道注意事項
  • 最好不要使用棉花棒、挖耳棒掏耳朵,以免耳道受傷。
  • 外耳道有分泌物時,可用毛巾或衛生紙輕輕擦拭。
  • 游泳耳朵浸水時,可變換身體姿勢,例如可將頭側一邊,單腳跳;若無改善應就醫。
資料來源:黃國欽醫師、黃德種醫師

[新聞]耳朵進水勿用手挖 紅癢速就醫

0 意見

本訊息轉載自2008年9月2日的蘋果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暑假已結束了,但戲水的人數依然不減,醫師提醒要留意耳朵進水情況,若不謹慎處理,可能影響聽力!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部主任黃弘孟日前接到一名17歲少女,戲水時海水跑進耳朵,立刻把手指伸進耳朵把水挖出來,反而將耳朵弄破皮,出現脹痛、流膿,甚至影響聽力,檢查後發現是外耳道積存污水造成急性外耳炎,俗稱「游泳耳」,經過治療已無大礙。黃弘孟醫師提醒,耳朵進水後不要立即用手伸進耳道挖,只要將頭倒向進水側,一邊跳動身體,讓水自然流出即可。若覺得耳朵內仍有水,可將棉花棒輕輕伸入耳道,不要轉動,靜置做吸水的動作。


戴耳塞減少進水
引起游泳耳的原因大多是髒水跑進耳朵,積存在外耳道,覺得耳朵濕濕的就會用手指、挖耳棒或棉花棒去挖,但在清潔過程中太用力反而會刮破皮,引起細菌感染。大多會出現外耳道紅癢、灼熱、腫痛甚至流膿,耳道會被腫脹組織堵塞,造成聽覺受阻。黃弘孟醫師表示,減少耳朵發炎的方法,就是降低耳朵進水機率,玩水時可用泳帽把耳朵蓋住、戴耳塞或把塗有凡士林的棉花球塞在耳道口。游泳前也可請耳鼻喉科醫師清除耳垢,檢查耳朵內有無傷口。


下水前可先在耳道口放置耳塞,防止髒水堆積,造成感染。

3天未改善需就醫
若耳朵進水、3天後仍覺得水沒流乾淨,耳朵依舊腫痛、悶塞,就要趕緊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若經醫師判斷為外耳炎,除了將耳道內分泌物清除,還會塗抹含有抗生素或類固醇的耳滴劑、藥膏,情況嚴重者還需口服抗生素藥物。黃弘孟醫師提醒,在外耳炎還沒康復前,必須停止戲水或游泳。


若仍覺得耳朵脹痛、水沒流乾淨,應立即找醫師檢查,判斷是否有發炎。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研討會]2008/9/28 Harmony HiResolution Bionic Ear System Workshop 高頻率辨識解析度聲音工作坊

0 意見

主辦單位: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協辦單位:儷聲聽力保健中心
講 師 :鄧麗芬
講師簡介:鄧麗芬現職美國Advanced Bionics公司(亞太地區) 人工耳蝸聽力學家,專責亞太地區新設及既有的人工耳蝸中心提供臨床、技術、康復及復康培訓及支援。畢業於澳洲雪梨麥覺理大學,取得言語學學士。後進修於香港大學,取得聽力學碩士。曾任職香港港安醫院聽力學家多年,積極參與聽力檢查、選配助聽器、人工耳蝸及研究工作。
聯絡資料:Joyce.tang@advancedbionics.com
研習時間/地點:97年09月28日(日)/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教室(一)&教室(二)(台北市萬華區內江街89號)
報名費用:免費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7年09月22日(星期一)止
線上報名網站:http://www.slh.org.tw/tw/index.php?page=c1v&id=270&cat=1#


議程 Agenda:
9:00am Registration 註冊/ 報到
9:15am Corporate Update 公司新動向
9:30am Introduction to Cochlear Implant
10:00am Pediatric evaluation & fitting
10:30am Adult evaluation & fitting
11:00am Break 休息
11:15am Evolution of Cochlear Implant Systems from Advanced Bionics®
11:45pm Today’s HiResolution 90K Bionic Ear System: Faster, Simpler, Smarter
12:15pm SoundWaveTM 1.4 人工耳蝸調試軟體介紹 / Introduction to Neural Response Imaging (NRI)
1:00pm Lunch
2:00pm Hands on fitting practice 實踐
3:00pm Expectation of CI
3:30pm Break 休息
3:45pm Troubleshooting
4:15pm Support Service in AB / Q & A
5:00pm Adjourn 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