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期刊目錄]復健研究與發展期刊(JRRD)發行人工電子耳特刊

0 意見

復健研究與發展期刊(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JRRD)是由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所贊助的期刊,此期刊涵蓋28項復健主題,是復健領域相當著名且專業的期刊。由於噪音導致的聽損(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已經變成現役與退役軍人最常見的障礙,因此JRRD本期(Volume 45, Issue 5)特別針對聽障成人使用人工電子耳之主題發行了一份特刊,其目錄簡介如下,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 個人對於多頻道人工電子耳的想法與對未來的展望(Personal reflections on the multichannel cochlear implant and a view of the future, page. 651)
  • 設計人工電子耳電極陣列的考量:電極陣列的剛度、尺寸與植入深度(Considerations for design of future cochlear implant electrode arrays: Electrode array stiffness, size, and depth of insertion, page. 731)
  • 使用兩個人工電子耳或一個人工電子耳搭配對側助聽器來回復聽覺對稱(Restoring hearing symmetry with two cochlear implants or one cochlear implant and a contralateral hearing aid, page. 749)
  • 聲學與電子聽覺的整合(Integration of acoustic and electrical hearing, page. 769)
  • 人工電子耳使用者的音樂感知以及人工電子耳與身心能力的關連(Music perception in cochlear implant use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sychophysical capabilities, page. 779)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新聞]膽固醇被發現會影響聽力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膽固醇會影響心血管是眾所皆知的事,現在美國的科學家推斷膽固醇同樣會影響聽力。

三所美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操縱老鼠內耳中良好毛細胞的膽固醇高低,並藉由耳聲傳射(otoacoustic emissions, OAE)篩檢來測量老鼠的聽力。篩檢結果指出,當毛細胞中的膽固醇消耗殆盡時,會導致聽力衰退。當膽固醇增加時,老鼠在短期間內的聽力會有所改善,但經過一段時間後,聽力又再度衰退。

毛細胞內膽固醇的微調在發展過程中是自然發生,且在出生後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這與血液膽固醇不同,血液膽固醇會受到飲食的影響。因此,證明飲食習慣與聽力之間的任何相互關係是不可能的。

這些科學家們將他們的研究結果視為將來針對膽固醇與聽力研究的基礎。

本研究的領導者,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William Brownell教授說:「如果我們連續吃油膩的食物會影響我們的聽力嗎?目前,我並沒有在兩者間看到這樣的關係。」「研究的結果幫助我們了解調節聽力的細胞機制,並提供我們另一種可能有助於聽損者的方法。」

資料來源:hear-it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新聞]Starkey公司的Jason Galster獲得美國聽語協會(ASHA)編輯獎的榮譽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公司的Jason Galster博士獲美國聽語協會(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ASHA)的編輯獎,表彰其與Vanderbilt大學研究團隊合作的文章,是2007年最傑出的作品。

Jason Galster是Starkey公司教育與訓練部門的成員,在這篇發表於美國聽力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的文章中:模擬教室環境的方向性效益(Directional Benefit in Simulated Classroom Environments),擔任第二作者。美國聽語協會之所以選擇這篇文章為年度最傑出的投稿,是基於文章的實驗設計、教育價值、科學與臨床的價值、對專業的貢獻以及理論的影響。


這篇文章由Todd Ricketts博士、Jason Galster博士與Ann Marie Tharpe博士三人所撰寫,研究針對10歲到17歲的兒童,在一個模擬的教室環境中,透過語言理解表現與主觀的評分評估方向性(directional)與全向性(omnidirectional)麥克風的效益。研究發現,在語者必需在學生前方說話的限制條件下,方向性助聽器對於某些吵雜的學校環境有所助益。研究強調在學齡兒童族群中,切換不同麥克風模式的重要性。

Jason Galster博士在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獲得他的大學與碩士學位,並且在Vanderbilt大學完成他在聽力學上的哲學博士(PhD)學位。在加入Starkey公司之前,他在印第安那州的的賴力兒童醫院(Riley Children’s Hospital)擔任嬰幼兒聽力師,並且在Vanderbilt大學擔任研究聽力師。Jason Galster博士的研究興趣包括數位信號處理、物理室聲學(physical-room acoustics),以及擴音技術對於聽障嬰幼兒族群的應用。

來源:Hearing Review

研究出處:Todd Ricketts; Jason Galster; Anne Marie Tharpe. Directional Benefit in Simulated Classroom Environments. Am J Audiol, Dec 2007, Vol: 16, pp130-144 [abstract link]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專欄]耳鳴的治療

0 意見

撰稿人:廖文輝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科主治醫師 / 陽明大學醫工所博士候選人)

耳鳴的定義:
所謂耳鳴,是指當我們的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之下,自己卻能感受到有叮噹聲或轟隆的聲響(大部分是困擾人們的噪音感覺),可能是從耳部或頭部聽到的聲響,稱為耳鳴。根據統計的報告,耳鳴患者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強。僅次於聽力不良的患者,而這些患者中約有百分之五的人,抱怨因為嚴重的耳鳴情形,而影響其日常生活,造成其身心疲乏不堪,足見這耳鳴的影響嚴重性。

耳鳴的分類:
耳鳴依其發生時間的長短來分類;為短暫性(急性)耳鳴及慢性耳鳴兩種;短暫性耳鳴,是指最近才產生而以前沒有的,大約小於三個月內發生的耳鳴。慢性耳鳴,是指其耳鳴已經困擾超過三個月以上。短暫性耳鳴,較容易找到其可能的致病因素,而加以改善及治癒。慢性耳鳴則因為其發生時間較長,產生可能關聯的致病因素較多,且病患常身心已疲乏不堪,對醫師的信心及耐心較不夠,因此較不容易治療,常只能加以控制或改善而已,較難以治癒。


耳鳴的種類:
目前較為大眾所接受的分類法是:他覺性耳鳴及自覺性耳鳴兩種。他覺性耳鳴,即是他人(醫師)也可以用儀器或耳朵,聽到患者所抱怨的耳鳴聲(佔少部分);而自覺性耳鳴,卻只有患者自己本身才能聽得到,但別人(醫師)卻無法聽得到的耳鳴聲(佔大部分的耳鳴患者)。

耳鳴的原因:
耳鳴的真正原因並不清楚;依傳統及較為大眾所接受的可能原因如下;他覺性耳鳴:最常見的原因是血管性疾患(例如:靜脈、動脈及動靜脈廔管等問題)及肌肉性疾患(例如:中耳肌、耳咽管肌及喉嚨肌等問題)所造成的脈動性耳鳴及痙攣性耳鳴。自覺性耳鳴:是最為大部分患者深受其困擾的,其可能造成的原因相當繁多,從外耳的疾患(耳垢阻塞、外耳道炎)、中耳的疾患(鼓膜穿孔、漿液性中耳炎、耳硬化症)、內耳的疾患(梅尼爾氏症、耳毒性藥物、噪音性損傷、老年性聽障)、聽神經及神經傳導路徑的疾患(聽神經瘤、腦幹血管硬化)及大腦皮質的疾患(腦中風、退化症、失憶症),只要在聽覺傳導路徑中任何一處出了問題,就可能產生異常的聲音。

耳鳴的表徵:
耳鳴臨床上的表徵,呈現非常多樣化,可以是單側性或雙側性,也可以是連續音或間斷音、高頻音或低頻音、或其他各種不同的音色, 例如:蟬鳴聲、嗡嗡聲、滴答聲、轟隆聲、蟲叫聲、叮噹聲等 ,正反映出其病因的複雜性及考驗醫師診斷的能力。

耳鳴的困擾程度:

耳鳴困擾的程度,臨床上分類有許多種;但較常為臨床上使用方便的分類,一般可分成4個等級:程度I為要在非常安靜下,仔細聽時,才能聽得到耳鳴聲,程度II為稍為安靜時下,例如睡覺時,就可聽到耳鳴聲,程度III為在吵雜的環境中,其耳鳴聲可以勉強聽不到,程度IV為即使在吵雜的環境中,其耳鳴聲仍然非常大聲。

耳鳴與聽力的關係:
耳鳴與聽力缺損的關係為何?我們發現耳鳴的患者常常有聽力缺損的情形,約佔90%;但是有聽力缺損的人,一定會有耳鳴的情形嗎?答案是不一定。同樣地,仍然有許多聽力正常的人,會有耳鳴的困擾。然而患者的聽力缺損是否因耳鳴所造成?答案是否,事實上是造成患者聽力缺損的原因,例如噪音曝露、突發性耳聾、耳毒性藥物、耳部感染等,同時也伴隨產生耳鳴的情形。至於耳鳴會不會造成患者進一步聽力缺損的情形?理論上是不會的,耳鳴會影響患者的專心或注意力,但不會造成患者進一步聽力缺損的情形。

耳鳴治療的重要觀念:
對於耳鳴的治療,應該是將耳鳴當成一種症狀,以改善其症狀為目標來治療,並非將耳鳴當成一種疾病,試圖去徹底治癒它;因而採用合併式的療法,以期能提高其改善率,並非治癒率,所以醫師們在治療耳鳴時,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耳鳴是否可能是一種嚴重疾病的警告徵兆?

耳鳴的治療成效:

由於耳鳴的成因相當複雜,所以治療成效並不令人非常滿意。因而建議採用合併式的療法,其方法包括有一般內科藥物的治療、耳鳴遮蔽器及助聽器、生物回饋訓練法、心理治療及耳科手術等各種方法。在治療耳鳴時,我們一定要記得「耳鳴」只是一種症狀,必須找出其致病因,針對其病因,才能徹底治療。所以詳細地詢問病史、耳鏡檢查、一系列的儀器檢查項目,醫師的細心診斷及病患的耐心求診,共同來找出其可能的病因,而給予最適當的治療,乃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各種耳鳴的治療方法:


1. 加強心理建設及心理諮詢治療:
  • 告知耳鳴,並不會造成進一步聽力的缺損或全聾,不要畏懼耳鳴,試著能享受耳鳴聲,並且與耳鳴「和平共存」。
  • 消除不必要的憂慮不安及避免壓力緊張。
2. 儘量避免下列的事項:
  • 避免食用一些較刺激性食物,例如:咖啡、茶葉、辣椒等。
  • 避免長期曝露於過度喧鬧及吵雜的環境中。
  • 避免過度疲勞及熬夜,要充分地睡眠及休息。
  • 避免使用耳機或隨身聽的耳塞,聽音樂及CD。
3. 一般內科藥物的治療:
以輕度的鎮定劑(精神安定劑)為主,以改善耳鳴所造成的焦慮不安及失眠等情況;加上促進其內耳、聽神經及腦部循環功能的神經活化劑或血液循環促進劑;也有些醫師會再加上一些促進神經功能的維他命等。

4. 生物回饋法訓練:
是一種放鬆身體的技巧訓練,包括有適度的運動和按摩,主要是利用放鬆全身神經的緊張,改善頭部的循環,適度地深呼吸和使全身肌肉放鬆等技巧方法,而生物回饋法訓練的真正目的,是指導耳鳴病患,學習如何舒解一般日常生活的壓力及緊張,對於嚴重耳鳴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病患,其效果不錯。

5. 耳鳴再訓練法:
耳鳴再訓練法(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 ),是目前最新流行的一種耳鳴治療法,結合低音量和持續的背景聲音,利用醫師及病患一對一直接的心理諮詢及引導。病患使用一種耳內式聲音產生器的助聽器,來持續維持他周遭的背景聲音,每天至少8小時以上,這樣地結合式的諮詢及引導方法,目的在幫助耳鳴病患去適應及習慣他的耳鳴聲,一般耳鳴再訓練法,經12-24個月後,就可不必使用耳內式聲音產生器的助聽器,其效果不錯,但較耗時間(醫師和病患)。

6. 使用耳鳴的遮蔽器:
利用「聽覺抑制」的原理,先匹配病患的耳鳴頻率,到底是低音頻、中音頻或高音頻?選擇相近頻率的耳鳴助聽器,使用略大於其耳鳴聲的音量(約可遮蔽耳鳴聲),每天戴上約一至二小時。此種耳鳴的遮蔽器,不同於耳鳴再訓練法中的耳內式聲音產生器助聽器。另一種方法其原理也相同,但為使用聆聽耳鳴音樂帶的方式,也可以改善其耳鳴的情形,例如:聆聽瀑布聲或海浪聲,可以使耳鳴聲消失。

7. 注射麻醉藥及類固醇劑療法:
即是應用將麻醉藥(立多可卡因)注射到靜脈中,可使耳鳴暫時消失的方法;有些醫師把麻醉藥或類固醇劑注入中耳腔內,以改善其耳鳴情形,但因其效果並不持久及各種病患反應不同,仍在研究改善中。

8. 耳科手術的方法:
以目前的醫學科技發展情形,利用手術來治療耳鳴,仍是最後才採用的方法,僅適用於極少數的病例,例如:聽神經瘤手術或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所以並不適用於一般的耳鳴病患。

9. 另類的療法:
對於耳鳴治療成效,並不令人滿意時,所謂另類的療法,即非常流行於耳鳴病患間,例如:傳統的藥草治療、針灸治療、電磁波治療、高壓氧治療和催眠治療等,因為效果並不一致,仍在研究探索中。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新聞]噪音損傷聽覺 當心iPod耳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2008年9月22日的世界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文/葛林

因長期受噪音侵襲而導致聽力創傷和衰變,是標準的現代文明病,尤其是iPod世代更受威脅。這種噪音聽覺創傷(acoustic trauma)是永久性耳聾最主要的原因,平時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就顯得格外重要。

噪音聽覺創傷,是由於過度的噪音傷害到內耳的聽覺機能。在現代生活中,各種機器和音響所產生的強大音壓,造成聽力損失。人們普遍產生噪音聽覺創傷始於歐美的產業革命,工人每天在隆隆的機器運轉聲中工作數小時,噪音聽覺創傷很快就成了他們的職業病。如今,工作場所的噪音仍是聽力創傷的主要來源,但娛樂音響正迎頭趕上,成為侵襲聽覺的殺手。據估計美國有2800萬人的聽力受損,其中,噪音聽覺創傷占三分之一。

在產業革命時期,噪音聽覺創傷被稱為「鍋爐匠病」(boilermakers’ disease),因為製造蒸氣鍋爐的工匠大多有這個職業病。哈佛大學出版的「哈佛男性保健觀察」說,目前的噪音聽覺創傷趨勢如果持續下去,有一天可能會稱它為「iPod耳」(iPod Ear),因為iPod的流行,許多人把強大的音壓往耳內直灌,聽覺創傷的病例將直線上升。


耳朵的構造分為三大部分,聲波最先進入外耳的外聽道,然後衝擊鼓膜,使其振動。振波再透過中耳的三個聽覺小骨(槌骨、砧骨和鐙骨),進入內耳的半規管。半規管中佈滿毛細胞,聲音的振波會衝擊毛細胞,轉化成電脈衝,然後由聽覺神經傳達給大腦,而讓人聽到聲音。在這個聽覺過程中,半規管中的毛細胞扮演關鍵角色。毛細胞非常精緻敏感,過響的噪音會受毛細胞受損,形成瘢痕組織,導致聽力喪失。

聽覺受損的問題並不出在耳朵本身的結構,而是出在外來的聲音。聲音強度是以十進位的分貝指數(dB)來表示,分貝數字越高,聲音越響。一般來說,140分貝的爆炸聲,例如槍聲,會立刻使毛細胞明顯受創,但噪音對聽覺的傷害不只決定於分貝強度,而且決定於聲音持續的長度,拿90分貝的割草機噪音來說,如果持續40小時,半規管毛細胞的傷害等於一聲140分貝的槍響。再拿85分貝的噪音為例,如果持續8小時,它對聽覺的衝擊力等於持續4小時的88分貝噪音。根據聯邦職業安全與保健局的標準,75分貝以下的聲音皆屬安全,但持續8 小時的85分貝噪音就會傷害聽覺。

聽覺一旦喪失就無法恢復,而必須戴助聽器,因此,嚴加注意噪音聽覺創傷的早期徵兆,是聽覺保健的關鍵。如果在你受到噪音侵襲,使你產生嗡嗡的耳鳴,這就表示噪音的強度已經到達傷害聽覺的程度。如果噪音使你的聽力產生困難,聲音聽起來悶悶的,覺得聲音很遠,而且,這種情況連續幾小時或幾天,這表示半規管毛細胞已經嚴重受損。沒有人能在強大的噪音侵襲下倖免,如果你跟別人交談,距離只有一臂之遠,但噪音卻使你必須用喊的才能讓對方知道你在說些什麼,這種分貝強度就足以使你的聽覺受傷。

工作場所仍然是噪音聽覺創傷的頭號來源,建築工人、卡車司機、工廠工人、警察、消防員、軍人和農民都是高危險群。運動比賽時觀眾的呼叫聲,易使體育館員工和觀眾的聽覺受害。從事音樂行業的人也要冒聽力受損的風險。有些古典音樂演奏者在演出交響樂時會帶耳塞,但熱門音樂的樂手卻不時興這麼做,而且震天價響的音響設備已經成了搖滾樂的標誌,極其傷耳。

對年輕人而言,個人音響已成為主要的聽覺威脅,電池耐用性的增加,可數小時不斷的用耳機聽音樂。耳機使人可以在公共場合照樣收聽,而公共場合的噪音,又使聽者儘量放大聲量。

目前,罩蓋式的耳機已不流行,年輕人用的都是插在耳洞裡的耳機,這使情形益發嚴重。許多保健專家預測,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未來因噪音聽覺創傷而失去聽覺的病例,將會大幅增加。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期刊目錄]2008年09月

8 意見

大家可以由此下載最新的聽力科學相關期刊目錄:按此下載

本目錄中蒐集的期刊目錄包括:

  1. The Hearing Review - 2008.08
  2. Hearing Journal - 2008.09
  3.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JSLHR) - 2008.07~08
  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JAAA) - 2008.04
  5.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AJA) - 2008.06
  6. Ear and Hearing - 2008.09~10
  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 2008.08
  8. Hearing Research - 2008.09
  9. The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ASA) - 2008.09
歡迎大家認領文章,撰寫摘要分享新知。摘要格式請參考:[網站相關]文章摘要撰寫格式

如要認領期刊文章撰寫摘要,請直接對此文進行回應,告知認領人姓名與欲認領文章的編號與題目。如該篇文章已經被人認領,建議挑選其它未被認領的文章,以免重複發文。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產品]Ear Gear助聽輔具保護套

0 意見


筆者先前在助聽器公司負責維修業務時,發現助聽器常常因為汗水、雨水等受潮因素而導致內部零件受損。對於好動而易流汗的學童來說,更是有可能每幾個月就得將助聽器送回保養或維修。長久下來,維修費與等待時間對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使用者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臨床上,聽力師常常教聽損學童的家長用透氣膠帶纏繞在助聽器外,一方面可以減少汗水進入的機會,另一方面,則可以固定FM接收器以避免脫落,或避免助聽器音量切換或程式切換鈕被學童誤觸。然而,用透氣膠帶纏繞的效果有限且不美觀,每天又需要重新纏繞一次,十分不便。



加拿大卑詩省的一對夫婦,為自己聽損女兒使用助聽器的不便,想出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子:幫助聽器穿「雨衣」!

如上圖所示,他們使用尼龍彈性纖維設計了可以外覆在助聽器的保護套。這種材質可以避免汗水與雨水的侵入,卻又不太影響麥克風的收音效果;此外,又有保護FM接收器脫落或助聽器功能誤觸的效果。尼龍彈性纖維或許還可以做為緩衝,減少助聽器掉落而摔壞的機率。方便的是,這就像是穿襪子一樣容易,家長們再也不用每天拿膠帶繞呀繞的。

Ear Gear助聽輔具保護套有四種不同尺寸,可以因應一般耳掛機、耳掛機加FM接收器、開放式選配(open fitting)迷你耳掛機、人工電子耳處理器使用的狀況。另有多種不同顏色可供挑選。一對保護套的售價約在25到33美元之間,價格也還不至於太貴。Oticon公司推薦使用助聽器的幼童可以使用這類產品。Ear Gear助聽輔具保護套在國外的銷售狀況也越來越好。

筆者不清楚Ear Gear是否在國內有代理商,但筆者認為這確實提供了一個簡便的方式,為家長解決聽損子女使用助聽輔具上的問題。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他們公司網站了解進一步的資訊(http://www.gearforears.com/index.asp)。

2008年9月20日 星期六

[摘要]Practitioners give high marks for user benefit to open-canal mini-BTEs

2 意見

撰稿人:曾雪靜 (科林聽力保健中心/聽力師)
審稿人: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文章原始出處:
作者: Earl E. Johnson
篇名: Practitioners give high marks for user benefit to open-canal mini-BTEs
出處: The Hearing Journal, 61(3): 19-28
出版年份: 2008

文章內容摘要:
自GN ReSound於2003年推出全球首款開放式(open-canal, OC)選配的助聽器ReSound AIR之後,開放式選配的迷你型耳掛機(OC mini-BTEs)已成為各家助聽器製造商必推的產品,且銷售比率逐年提高。在本文中,作者透過電子郵件調查了目前OC mini-BTEs的銷售狀況,以及使用者對不同形式OC mini-BTEs的偏好,茲將相關資訊整理如下,如欲獲得更詳細的說明,請參照原文(按此連結)。


助聽器的型式很多,但愈來愈多的聽力師或選配師選擇OC mini-BTEs去選配客戶的助聽器,在這些專業人員的經驗中,選配OC mini-BTEs的機率平均高達41.6%,平均數為40%,標準差為25.4%,選配機率自0%到95%之間。

這些受訪的專業人員中,有些人覺得OC mini-BTEs有以下這些優點:
  1. 這些耳掛型助聽器作得愈來愈小、愈來愈多的顏色及形狀可供選擇,對於有外觀考量的人的接收度提高
  2. 可以解決聽損者配戴助聽器後的閉塞感
  3. 聽損者覺得戴起來比較舒服
  4. 適用低頻接近正常而高頻有聽損的患者
  5. 可以快速選配
  6. 試聽與選配可以同時完成
  7. 聽損者在配戴後可以走出戶外
這些受訪的專業人員中,有些人覺得OC mini-BTEs有以下這些缺點:
  1. 僅適用於特定聽損者,選配空間不足
  2. 不容易置入耳內
  3. 固定效果不佳
  4. 聽損者不易自行保養
  5. 聽損者在接聽電話時有困難
  6. 價格貴
  7. 沒有線圈功能
但在這些受訪者的經驗當中,OC mini-BTEs相較於其他型而言,配戴者的滿意度高達83.4%,相同的佔13.8%,只有低於3%的聽損者不滿意開放式的耳掛型助聽器。OC mini-BTEs相較於其他型助聽器表現之比較,如下表所示:


目前OC mini-BTEs有兩種主要的型式:喇叭在耳內(receiver in the ear, RITE)與喇叭在助聽器內(receiver in the aid, RITA)。在2007年,RITA的選配比率約佔全部OC mini-BTEs的66.2%(標準差34.8%)。有差異的是,選配師選配的OC mini-BTEs有78.6%為RITA,聽力師選配的OC mini-BTEs僅有60.7%為RITA。RITA與RITE在表現上的比較整理如下表所示:


先前提過聽力師選配OC mini-BTEs的機率超過40%,然而根據助聽器製造商協會所做的統計,2007年耳掛機佔全部助聽器的51.5%,但只有37.2%的耳掛機使用312或10號電池,會使用這些較小電池的通常為迷你耳掛型助聽器。助聽器製造商協會推估迷你耳掛型助聽器僅佔全部助聽器的20%。

為何OC mini-BTEs的成長率會這麼高?這是因為對於適用的助聽器使用者來說,OC mini-BTEs相較其它助聽器而言,可以為使用者帶來更多的好處與滿意度。這也是OC mini-BTEs雖然推出僅僅幾年,但卻有約97%的聽力師與選配師願意使用的原因。

個人心得:
助聽器採取開放式耳道選配最大優點就是少了悶塞感、音質較自然,這是所有耳內型助聽器無法做到的。但是,最大的缺點是增益量不足與回饋音(feedback)的問題。

在選配助聽器的時候要考量的是聽損者的聽損程度、溝通需求、其他(外型考量、音質、配戴的舒適度…..)。

1. 聽損程度:一般來說此類助聽器建議的聽損程度最好在60分貝以內,否則不是可聽度(audibility)不夠就是回饋音(feedback)問題。不過也有例外,例如年紀大的人,為了避免環境噪音造成配戴的不適,增益量普遍偏低。此外,有些聽損程度較重的人,因無法接受一般傳統塞耳式助聽器所造成的悶塞感,也會使用此類助聽器。

2. 溝通需求:需考量一般與人溝通的狀況為何?是否有特殊需求?例如遠距離的交談(開會),可能會因為增益量不足而效果較差。另外,聽電話也是有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因為除非是使用免持聽筒或感音線圈(telecoil)的方式,否則這類的耳機在接聽電話時可能會有回饋音的問題,當然如果聽損者的聽損不嚴重仍然可仰賴裸耳的聽力,或是購買電話擴音器來輔助。

3. 其他:使用上要注意的是助聽器的音孔很小,如果有耳垢塞住,就會影響聽取的效果,耳掛機比較要注意的是流汗受潮的問題,助聽器需勤保養及乾燥;助聽器愈小固定效果較差,特別是戴眼鏡的人,可能在取下眼鏡時要特別注意,避免拉扯到助聽器的耳管。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研討會]2008/10/4 新生兒聽力篩檢學術研討暨共識會議

0 意見

會議名稱:新生兒聽力篩檢學術研討暨共識會議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 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 of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Taiwan

時間:97年10月4日(星期六) 8:00 ~ 16:10
地點:台北護理學院 親仁樓一樓B118 台北市北投區明德路365 號
主持人:林鴻清 醫師 與 楊義良 教授
主辦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馬偕紀念醫院
協辦單位:彰化基督教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台北護理學院 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

議程與報名表 :下載

資料來源: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新聞]耳鳴是老化現象?醫師呼籲不可輕忽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2008年9月17日的中時健康,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中時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

「我耳朵突然嗡嗡作響,是不是已經耳鳴了?」「我只有晚上睡覺才覺得有聲音,算是耳鳴嗎?」說起耳鳴,總是讓人覺得霧裡看花,但也常因此錯過了早期治療的契機,醫師提醒,耳鳴狀況變化多端,千萬不要忽略任何一個細節,才能即時處理耳鳴狀況。

耳鳴是個讓人很痛苦的疾病,一開始只有細小的聲音,又時有時無,通常經過一段時間後也可以不藥而癒,所以很多人都不放在心上,但是隨著時間或生理、心理狀況變差,耳鳴就變得惡化,從原本晚上聽得到,現在連白天也變得轟隆作響,有時甚至變得大聲而尖銳,讓人難以承受。


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指出,造成耳鳴的兩大主因是內耳循環不良與神經萎縮,以往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這是因為身體老化後血管慢慢硬化,加上一些雜質沉澱,造成血管內部狹窄,組織因為缺血而壞死,所以一般老年人都把耳鳴視為老化正常現象,並沒有放在心上。

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耳鳴病患有越來越年輕話的趨勢,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主要的原因就是「壓力」。大家來想像一個畫面,如果把橡皮筋纏在手指上一天,你一定會覺得很不舒服,而耳朵的神經與血管也是這樣,壓力一來血管就收縮,長期這樣緊繃沒有得到休息,自然就慢慢受損,甚至壞死。

由於耳鳴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幾乎都是到了中後期才會發現有問題,這時都已經錯過了今黃金治療期,李宏信院長提醒,耳鳴是可以治療的,越早治療治癒率越高,發作一年以內幾乎都可以治癒,若有四、五年以上的病史,則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半的時間,才能讓萎縮的神經復活。

目前在治療上還是以血管通暢與神經復活滋養為主,像是血管擴張劑、神經營養、再生等等,此外還有抗氧化物、硒、鋅等礦物質與維他命C與E等,都有助於耳鳴的改善,但是前提一定要是「持之以恆」。

要避免耳鳴也可以從飲食著手,千萬不要吃高膽固醇、高油脂、太鹹的食物,因為鹽分高會讓鈉離子停留在體內引起水腫,甚至連內耳淋巴也會積水,造成內耳病變;此外也要嚴禁喝酒;當然生活調適、睡眠充足與減少生活壓力也是很重要,這樣才能全面性的改善與避免耳鳴的狀況。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社福補助]台北市助聽器評估/檢測表及助聽器補助規定說明

0 意見

資料來源: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附檔為97年10月01日修正適用之「台北市助聽器評估/檢測表」及「助聽器補助規定說明」,請各位台北市的聽力師注意。

台北市助聽器評估/檢測表 [下載]
助聽器補助規定說明 [下載]

[新聞]義耳可以改善噪音環境下聽力與語言的認知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根據Archives of Facial Plastic Surgery期刊九月/十月雙月刊的報告中指出,義耳(prosthrtic ears)可以改善噪音環境下聽力與語言的感知。

某些病患可能需要義耳,因為他們的耳廓(外耳)因為癌症手術或外傷損毀而被摘除。作者表示,「這類病患的外耳道通常保持完整,且他們剩餘的聽覺系統應該可以正常發揮功能。對於這些病患,醫生不但需要修復因缺少外耳廓而導致美觀上的缺陷,更必需矯正因缺少耳廓而造成的聽力損失。」

美國西北大學的醫學博士William E. Walsh與他的同事們,在研究中分析八種不同的矽橡膠義耳修補材料。在研究的第一部份,研究人員將與實物一樣大小的泡沫塑料人頭假體上,外耳道的部分鑽了一個12毫米的孔,將一個麥克風放在耳道的入口,然後將人頭假體旋轉,每30度量測一次有義耳與無義耳下的聲壓級,直至旋轉360度為止。

平均而言,在聲音為4,600赫茲時,義耳可以協助收音並提升8.1分貝的音量。在聲音為11,500赫茲時,可以提升9.7分貝的音量。

為了觀察義耳是否真的對病患有益,11位說英語且正常聽力的年輕成人進行兩種版本的語音測試。第一種版本的語音測試未做任何改變,但第二種版本的語音測試則根據先前第一部份研究成果,模擬缺少耳廓時的聲學效果改變。受測者堵住他們的左耳,然後坐在兩個喇叭前,一個喇叭播放正常的語音,而另一個則播放白色噪音(white noise)。研究人員每次增加語音1分貝,直到所有的句子都能被理解。然後堵住右耳重複上述實驗。

在本實驗中,義耳明顯可以改善聽懂所有語音時所需的語音噪音比。作者表示這項研究證實了使用義耳可以提供特定頻率的聲學增益(音量放大),且這些聲學增益臨床上也顯示有助於噪音下的語音識別。為了驗證本次實驗的結果,作者接下來將對真正使用義耳的病患做進一步的量測。

來源: ScienceDaily
研究出處:William E. Walsh; Brian Dougherty; David J. Reisberg; Edward L. Applebaum; Chirag Shah; Patrick O'Donnell; Claus-Peter Richter. The Importance of Auricular Prostheses for Speech Recognition. Arch Facial Plast Surg, 2008; 10 (5): 321-328 [link]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新聞]虛幻的耳鳴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在使用66位正常聽力且無耳鳴受測者的一項巴西研究中發現,在安靜情境且要求受測者專注在他們聽力的時候,有68%的受測者表示在他們耳內聽見了類似耳鳴的鈴聲。這些被察覺到的聲音被稱為是虛幻的耳鳴(phantom tinnitus)。

相反地,在安靜情境下,當受測者被要求專注在他們視覺的時候,有45.5%的受測者聽見虛幻的耳鳴。當受測者被要求專注在某項工作時,僅有19.7%的受測者反應有聽見虛幻的耳鳴。

單單在歐盟國家中,有4000萬到5000萬人有耳鳴的問題,其中超過1200萬人的耳鳴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耳鳴患者被耳鳴影響的程度因人而異。根據這項研究的學者表示,耳鳴患者的嚴重程度,強烈受到患者是否專注在他們的耳鳴症狀,以及是否處於寂靜的環境所影響。

來源:hear-it
研究出處: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新聞]耳機聽音樂 近1成學子聽損

0 意見

23%聽不清楚高頻聲音 恐影響學習

本訊息轉載自2008年9月13日的蘋果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甯瑋瑜╱台北報導】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國內百分之八點四的國、高中生,已因長期接觸噪音而出現「噪音型聽力缺損」,且有近四分之一,已有聽不清楚高頻聲音的聽損前兆,由於受訪學生,高達九成平時有聽音樂的習慣,醫師提醒學生們不要長期使用MP3、iPod聽音樂;聽時音量不過大,且每次不宜超過六十分鐘。

長期處於噪音環境下,應定期做聽力檢查。杭大鵬攝

不可輕忽
這項調查是由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台南市立醫院進行,以隨機抽樣方式,對國內十八所國、高中職學生做的調查,有效樣本一千兩百八十八人。結果顯示,百分之八點四受訪學生有單側或雙側噪音型聽力缺損,另有百分之二十三點八有聽不清楚高頻聲音的聽損前兆。

調查主持人、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政佑表示,對高頻聲音有聽損的人,平時聽力與常人無異,但若對方講話較小聲,或發出英文S、T等高頻氣音時,就容易聽不清楚,對於正值求學的學生,可能會有學習困擾。

40歲聽力差如70歲
承輝聽語中心顧問醫師田輝勣則表示,噪音型聽力缺損是指被噪音影響以致出現程度不一的聽力缺損症狀。

林政佑說,此次調查發現有近四分之一的學生,有高頻聲音的聽損前兆,「這是個危機」,因為老化會加重聽力惡化速度,而這些年輕學子,不必等到六、七十歲,可能提早在四、五十歲,就會有嚴重聽損的困擾。

聽音樂勿逾一小時
調查並發現,受訪學生近九成平時有聽音樂習慣,林政佑提醒年輕學子,聽覺細胞一旦受損,無法再生,也無法治療,「保護聽力唯一方法,就是避免噪音暴露。」

林政佑建議,民眾聽音樂時須遵守「六十、六十」原則,音量調在最大音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下,絕不連續聽超過六十分鐘,也絕不戴耳機入眠,「內耳聽覺細胞可能隨耳機內播放音樂不斷擺動,而損傷,傷害聽力。」

國健局副局長吳秀英提醒民眾,應該避免在捷運、火車等背景噪音較大的環境聽音樂,以免不自覺得將音量調整過大,造成聽覺損傷。

保護聽力注意事項
  • 能用喇叭,就不戴耳機;若必要用耳機,以頭戴式為選購原則
  • 聽音樂遵守「60-60聽力保護原則」,音量維持最大音量60%以下;每次聽音樂不連續超過60分鐘
  • 避免同時使用音量大的電器,且不調高音量蓋過噪音,如吸塵時將電視開大聲,或在公車等吵雜背景環境聽音樂
  • 玩射擊遊戲或工作地點屬高噪音,應戴耳塞或耳罩
  • 聽演唱會避免選於喇叭、電視牆旁
  • 居家多使用吸音材質,如吵雜的家電下方放塑膠墊
  • 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環境,應定期做聽力檢查
※資料來源:林政佑醫師、《蘋果》資料室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新聞]常掏耳 耳道增生窄如筆芯

0 意見

感染後角質變厚損聽力 醫:耳垢會代謝不必挖

本訊息轉載自2008年9月12日的蘋果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高麗玲╱台北報導】一名男子常用棉花棒挖耳朵,不慎將外耳道挖出細微傷口,後又因洗頭時水流進外耳道,造成細菌感染,致使外耳道角質增生,原本像吸管般大小的外耳道,狹窄至如原子筆芯般,現男子每隔一、二個月就得就醫清理耳垢,否則會聽不清楚。醫師提醒,民眾不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以免外耳道受傷。

醫師提醒民眾不應用棉花棒清耳垢,以免外耳道表皮受傷。

錯誤觀念
收治病例的內湖國泰診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德種說,該名四十歲的男子常用棉花棒清理外耳道,外耳道因受到不斷磨擦致使表皮受傷,該男有次洗頭時耳朵進水,發生細菌感染,外耳道角質因而不斷增生。

外耳道變薄易發癢
這名男子的外耳道狹窄越來越嚴重,成人的外耳道寬度約零點六公分,他的外耳道僅剩約零點二公分寬。

黃德種表示,外耳道的表面就像皮膚一樣薄,若常用棉花棒、掏耳棒等清理,外耳道的皮膚易變薄或角質增生,當外耳道表層變薄,耳朵容易癢,而當外耳道增厚,很容易卡住分泌物,使聽力變差。該名男子外耳道變狹後,一出現耳垢便很容易卡住外耳道,影響聽力,因此每隔一、兩個月就得來清耳垢、通外耳道。

開業耳鼻喉科醫師黃國欽指出,門診中經常看到不當掏耳朵,導致外耳道表層變薄或角質增生的患者,這就是俗稱的「游泳耳」。通常民眾在游泳後,耳朵進水後都會用棉花棒清潔,反而把外耳道挖傷,引起發炎。

黃國欽解釋,外耳道不是一條筆直的通道,很多人在用棉花棒等器具掏耳朵,容易碰到耳壁,同時又會將耳壁當成耳垢挖,這樣不僅會挖傷耳壁,也會將耳垢往後推,耳垢更不易掉出來。

進水可側頭單腳跳
他提醒,耳垢會隨新陳代謝自行脫落,不需要挖;靠近耳殻的外耳道若有分泌物時,可用毛巾、衛生紙擦拭。而耳朵進水時,可以將頭側向一邊,單腳跳,水就會流出來,如果仍未改善,應找耳鼻喉科醫師處理,切忌亂挖,以免外耳道受傷。

棉花棒掏耳致耳道縮小示意圖
一男子常用棉花棒清理外耳道,致耳道受傷,遭細菌感染後,外耳道角質增生0.4公分,0.6公分寬的外耳道剩0.2公分。
資料來源:黃德種醫師


清潔耳道注意事項
  • 最好不要使用棉花棒、挖耳棒掏耳朵,以免耳道受傷。
  • 外耳道有分泌物時,可用毛巾或衛生紙輕輕擦拭。
  • 游泳耳朵浸水時,可變換身體姿勢,例如可將頭側一邊,單腳跳;若無改善應就醫。
資料來源:黃國欽醫師、黃德種醫師

[新聞]耳朵進水勿用手挖 紅癢速就醫

0 意見

本訊息轉載自2008年9月2日的蘋果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暑假已結束了,但戲水的人數依然不減,醫師提醒要留意耳朵進水情況,若不謹慎處理,可能影響聽力!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部主任黃弘孟日前接到一名17歲少女,戲水時海水跑進耳朵,立刻把手指伸進耳朵把水挖出來,反而將耳朵弄破皮,出現脹痛、流膿,甚至影響聽力,檢查後發現是外耳道積存污水造成急性外耳炎,俗稱「游泳耳」,經過治療已無大礙。黃弘孟醫師提醒,耳朵進水後不要立即用手伸進耳道挖,只要將頭倒向進水側,一邊跳動身體,讓水自然流出即可。若覺得耳朵內仍有水,可將棉花棒輕輕伸入耳道,不要轉動,靜置做吸水的動作。


戴耳塞減少進水
引起游泳耳的原因大多是髒水跑進耳朵,積存在外耳道,覺得耳朵濕濕的就會用手指、挖耳棒或棉花棒去挖,但在清潔過程中太用力反而會刮破皮,引起細菌感染。大多會出現外耳道紅癢、灼熱、腫痛甚至流膿,耳道會被腫脹組織堵塞,造成聽覺受阻。黃弘孟醫師表示,減少耳朵發炎的方法,就是降低耳朵進水機率,玩水時可用泳帽把耳朵蓋住、戴耳塞或把塗有凡士林的棉花球塞在耳道口。游泳前也可請耳鼻喉科醫師清除耳垢,檢查耳朵內有無傷口。


下水前可先在耳道口放置耳塞,防止髒水堆積,造成感染。

3天未改善需就醫
若耳朵進水、3天後仍覺得水沒流乾淨,耳朵依舊腫痛、悶塞,就要趕緊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若經醫師判斷為外耳炎,除了將耳道內分泌物清除,還會塗抹含有抗生素或類固醇的耳滴劑、藥膏,情況嚴重者還需口服抗生素藥物。黃弘孟醫師提醒,在外耳炎還沒康復前,必須停止戲水或游泳。


若仍覺得耳朵脹痛、水沒流乾淨,應立即找醫師檢查,判斷是否有發炎。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研討會]2008/9/28 Harmony HiResolution Bionic Ear System Workshop 高頻率辨識解析度聲音工作坊

0 意見

主辦單位: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協辦單位:儷聲聽力保健中心
講 師 :鄧麗芬
講師簡介:鄧麗芬現職美國Advanced Bionics公司(亞太地區) 人工耳蝸聽力學家,專責亞太地區新設及既有的人工耳蝸中心提供臨床、技術、康復及復康培訓及支援。畢業於澳洲雪梨麥覺理大學,取得言語學學士。後進修於香港大學,取得聽力學碩士。曾任職香港港安醫院聽力學家多年,積極參與聽力檢查、選配助聽器、人工耳蝸及研究工作。
聯絡資料:Joyce.tang@advancedbionics.com
研習時間/地點:97年09月28日(日)/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教室(一)&教室(二)(台北市萬華區內江街89號)
報名費用:免費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7年09月22日(星期一)止
線上報名網站:http://www.slh.org.tw/tw/index.php?page=c1v&id=270&cat=1#


議程 Agenda:
9:00am Registration 註冊/ 報到
9:15am Corporate Update 公司新動向
9:30am Introduction to Cochlear Implant
10:00am Pediatric evaluation & fitting
10:30am Adult evaluation & fitting
11:00am Break 休息
11:15am Evolution of Cochlear Implant Systems from Advanced Bionics®
11:45pm Today’s HiResolution 90K Bionic Ear System: Faster, Simpler, Smarter
12:15pm SoundWaveTM 1.4 人工耳蝸調試軟體介紹 / Introduction to Neural Response Imaging (NRI)
1:00pm Lunch
2:00pm Hands on fitting practice 實踐
3:00pm Expectation of CI
3:30pm Break 休息
3:45pm Troubleshooting
4:15pm Support Service in AB / Q & A
5:00pm Adjourn 再會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論文]台灣助聽器產業之現狀分析-以策略聯盟為主之STARKEY與WIDEX品牌代理商為例

1 意見

出版年: 94
研究生: 李允仁
研究生(英文姓名): lee yun jen
論文名稱: 台灣助聽器產業之現狀分析-以策略聯盟為主之STARKEY與WIDEX品牌代理商為例
英文論文名稱: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Hearing Aid Industry In Taiwan-The Case of STARKEY and WIDEX Agents Carrying Out Strategic Allianc
指導教授: 楊維珍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南台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 國際企業系
學號: M9160212
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關鍵詞: 助聽器 ; 策略聯盟 ; 服務管理 ; 顧客關係管理
英文關鍵詞: Hearing Aid ; Strategic Alliance ; Services Management ;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摘要
由於歐美國家社會福利制度完善,政府也提倡並補助助聽器產業之研發,因此在全球助聽器產業中最為先進。而台灣引進助聽器材僅有二十年期間,且台灣政府對於助聽器材之研發並無補助,因此目前台灣之助聽器產業均仰賴進口。但經過二十年的經驗累積與學習,助聽器材的維修與調整技術已相當成熟。在台灣聽障人口之比例一直持續增加中,以及生活品質不斷提昇下,聽力問題與聽障者之需求已逐漸受到重視。因此台灣政府近年來已開始重視助聽器產業,並將針對助聽器產業制定相關法規。本研究分析目前台灣兩大助聽器聯盟為主的業者,得知經銷體制之差異與優缺,運用其優勢來加強競爭力。另對於助聽器產品在調整軟體與週邊器材硬體之變革,以及聽障者人數漸增的情況下,兩大聯盟業者應各自改善現行之顧客管理系統。又因台灣政府研擬助聽器材之相關法規後,兩大聯盟業者所持佔有之優勢,運用自我優勢來加強競爭力。最後並對台灣助聽器產業之未來發展加以探討並建言。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研討會]2008/9/23人工電子耳與音樂治療學習研習會

0 意見

97年度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人工電子耳與音樂治療學習研習會」實施計畫


一、目的:

  1. 介紹電子耳植入者在音樂知覺上的表現,與其享受音樂和參與音樂相關活動的能力、了解成人與兒童電子耳植入者的異同。
  2. 學習提昇電子耳植入者音樂知覺能力、樂趣及參與的方法。
  3. 學習如何透過音樂治療幫助電子耳兒童的聽覺訓練及語言發展,並依據聽覺史來設定個別化治療目標。
二、辦理單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中心、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科林聽力保健中心、澳洲可立耳人工電子耳

三、研習時間:
97年9月23日(星期二)上午8時至下午4時30分

四、研習地點: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至善樓B105國際會議中心

五、參加對象:
  1. 台北縣市、基隆市、宜蘭縣輔導區國小特教教師,研習人數50人。
  2. 耳鼻喉科醫師、聽力師、語言治療師及聽語復健機構教師等,研習人數40人。
  3. 音樂治療協會,研習人數10人。
  4. 人工電子耳使用者及其家屬等,研習人數40人。
六、報名方式:
  1. 研習活動請經由網路(http://r2.ntue.edu.tw)方式報名,恕無法接受傳真報名或電話報名等其他方式。
  2. 進入本校特殊教育中心網站的首頁,點選「進入中心」,再點選『線上研習報名』,依循內部設定之步驟完成報名手續即可。
  3. 錄取與否可經由線上進行查詢。
七、研習課程:

講師:
Kate Gfeller, Ph.D.美國愛荷華大學F. Wendell Miller卓越教授

現任:
愛荷華大學音樂院暨溝通障礙系教授
愛荷華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人工電子耳臨床研究中心

現場中文口譯:
蕭斐璘老師/美國加州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音樂治療系專任助理教授

八、注意事項:
  1. 若需餐點,當天需繳交200元整。
  2. 研習地點交通便利,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恕不提供停車位。
  3. 為響應環保,請自備環保杯。
  4. 依研習時數發予「人工電子耳與音樂治療學習研習會」研習證書。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新聞]牙醫除了治療牙齒,還需要關注自己的聽力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國立陽明大學醫工所 博士候選人)

牙醫應不再只關心牙齒,他們也必須密切注意自己的聽力-因為他們在工作場所中正處於噪音引發型聽損(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的風險之中。

一間牙科診所的噪音音量往往是相當低的。但有時候,所造成的噪音可以非常高。有些牙醫使用的鑽孔機會產生非常大的噪音,甚至高於100分貝,這已經超過一般建議的噪音最大容許音量。舊的鑽孔機或牙科設備很有可能過於吵雜。

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無法回復,預防是唯一的治療辦法。因此,牙醫們應該考慮以下如何在工作中防止聽力損失的意見:

  1. 當使用這些吵雜的設備時,盡可能與你的病人保持最大的距離,使你的耳朵能盡可能地遠離噪音源。
  2. 保養並潤滑你的牙科設備,以防止不必要的過大噪音。
  3. 當使用吵雜的設備時,請使用耳塞或其它聽力保護器來保護你的聽力。
原始出處:Hearing Review (http://www.hearingreview.com/news/2008-09-02_02.asp)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新聞]科學家培育出聽力毛細胞 有望用來治療失聰

1 意見

本訊息轉載自科技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記者 董映璧 劉霞

本報訊美國俄勒岡衛生及科學大學(OHSU)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通過基因移植刺激毛細血管增長的方法,成功地在實驗鼠的耳蝸內培育出聽力毛細胞,為恢復人類被破壞的聽力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該項研究突破表明,未來可以找到新方法成功治療人類失聰,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


醫學研究表明,耳聾通常是因內耳毛細胞受損,無法傳輸聲音訊號給大腦所致。毛細胞微細如塵,位于耳蝸內柯蒂氏器部分,其上分布著1.5萬個到2萬個毛發細胞,這些毛細胞形成蛋白纖維束后將音波信號轉換成電脈衝。醫學界一直認為,毛細胞死亡就會出現失聰。年齡的增長、長期處于巨大噪音中或者遭遇某些疾病都會導致毛細胞出現故障或死亡,因此導致逐漸失聰。而耳朵內的這些蛋白質纖維非常脆,即使只是部分受損,聽力也將有可能永久失聰,于是研究人員決定用人工方法恢復受損的內耳毛細胞。

研究負責人、OHSU大學醫學院聽力研究中心耳鼻喉學的助理教授約翰•布萊根德博士和同事通過將一種負責形成毛細胞的蛋白質Atoh1的關鍵基因移植進實驗鼠內耳來產生毛細胞,植入的時間是在毛細胞纖維還沒有開始形成之前的幾周內。

4天后當胚芽形成時,研究人員在電子顯微鏡上仔細研究毛細胞時發現,實驗鼠體內新產生的毛細胞比那些未植入毛細胞蛋白質的對照組老鼠增加了一倍。后續研究表明,蛋白質Atoh1不僅刺激了柯蒂氏器外部細胞的生長,也刺激了其內部細胞的生長。同時也發現,在通常環境下這些新產生的毛細胞能夠將音波信號轉換成電脈衝信號。

有關專家指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科研結果,也就是說,完全有可能用人工方法來恢復受損聽力。只是需要進一步研究清楚,需要多少蛋白質Atoh1的復制品才能恢復損傷了的毛細胞,并如何將這些蛋白質植入到人耳內。布萊根德說,修復聽力功能的方法之一是用健康的新細胞取代有缺陷的細胞,在失聰老鼠耳內移植進某種基因是否會導致健康細胞的產生以恢復聽力還未可知,然而,在找到治療失聰的方法上,我們已經走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