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網路上找到由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金屬中心的葉哲政先生所撰寫的一篇文章:十年來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市場變化分析,茲將全文刊登於此,並針對助聽器部分做一些討論。如不同意刊登此篇文章全文,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產業分類:生技醫藥
產出單位:金屬中心
作 者:葉哲政
日 期:2008/07/04
一、前言
醫療器材係指可用於診斷、治療、減輕、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及促進健康, 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有關儀器、器械、用具及其附件、配件(含軟體)、零件。由於產品眾多及其牽涉相關法規,因而使得醫療器材產業具有產品多樣化、技術複雜程度高、研發與利潤的不確定性高、產品審查門檻高、市場封閉性高等不同的產業特性。而在此特殊的產業中,我國相關廠商應用中小企業快速反應的特質, 使得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值從1997年的119億元新台幣成長至2007年的225億元新台幣,十年來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7.9%,尤其是診斷用相關醫療器材(如血糖計)更有高達17%以上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
二、十年出口市場變化分析
雖然,表面上來看,我國醫療器材呈現相當穩定的成長趨勢,其出口產品照理說應該變化不大,但是,實際上,在這十年當中,我國醫療器材的出口卻是呈現相當大的變動。在1997 年,前十大出口產口包括有塑膠製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理療按摩器具、助聽器、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眼鏡用透鏡及其他第9018 所屬貨品(手術治療用器具)等,如【圖1】所示,其中,塑膠製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理療按摩器具、助聽器更是我國出口前五大, 約佔當年我國醫療器材總出口的50.3%。到了2002年,除了淘汰部份產品外,又有另外三項新產品擠入出口前十大,像是其他第9021 節所屬貨品(身體各部位彌補物)、血壓計、血糖計,而塑膠製檢驗手套及手動輪椅雖還在前十大,但是受到廠商移往中國大陸設廠的影響,出口值已逐漸衰退,而眼鏡框/架及助聽器的產品更是呈現大幅滑落的現象。到了去年(2007 年),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前十大產品又有新的變化,隱形眼鏡、糖尿病試紙、其他內外牙科或獸醫用家具(主要為手術檯、手術燈)擠進了出口前十大,且在近5 年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更分別高達40.2%、192.5%及26.7%, 屬於高成長、高出口值之重要產品。相對的, 塑膠製檢驗手套、其他血壓計、手動輪椅、眼鏡用透鏡、眼鏡框/架受到廠商外移大陸的影響,出口值呈現下滑的趨勢。不過,整體來看,2007 年我國醫療器材的出口值在新的出口產品助益下,不但擺脫電動代步車出口值下滑的影響,反而比五年前的出口值成長了33.8%。
除了從出口產品變化觀察之外,十年來我國前十大出口商也有相當大的變化。在1997 年的前十大出口商中, 第一大出口商為代工生產助聽器的台灣樓氏電子公司,而且,前十大出口商中有五家從事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產品出口,如金騰山企業公司、鴻億實業公司、環球手套公司、金長榮國際公司、金玉山企業,從事電代步車的僅有排名第三的必翔公司與排名第八的國睦公司。到了2002 年, 必翔公司與國睦公司已爬升為我國醫療器材的第一、第二大出口商,且新增第七大維順工業公司下,使得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成為我國醫療器材最大的出口產品;除了電動代步車之外,血壓計也是我國較大的出口產品,而優盛醫學與合世生醫也名列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商的第五及第六大;相對地,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已漸漸淡出臺灣出口,僅剩金長榮國際公司與金騰山企業公司仍在出口前十大中,甚至於美商的台灣樓氏電子公司隨著樓氏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的成立, 使得助聽器產品的代工生產已漸漸淡出。2007 年的醫療器材出口前十大又有新的變化,電動代步車仍是我國醫療器材最大的出口產品(前十大廠商增至四家), 然而血壓計受外移大陸影響已沒有任何廠商出現在前十大中,而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也僅剩金長榮國際公司一家,排名也落至第九名。雖然受到勞力密集度的產品不斷移出的影響,反而促使我國醫療器材廠商不斷地往技術層次高的醫療器材產品靠攏:如生產隱形眼鏡的精華光學,生產血糖計的泰博公司、邁迪公司,生產醫療用氣墊床組的雅博公司都在前十大出口商中,成為我國醫療器出口的生力軍。
三、 結論
從近十年我國醫療器材產品的出口發展來看, 我國出口產品已從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助聽器等人力成本較高的產品轉向電動代步車、手術治療用器具、血糖計等有其相對技術障礙的產品為主,使得我國醫療器材產業不因廠商外移大陸而停止成長, 相對地,憑藉著我國中小企業高適應能力的特質, 反而在更高技術的醫療器材中覓得另一線商機。
不過,從十年來出口產品與廠商生態轉變的情形來看,雖說我國有能力漸漸從人力密集的醫療器材轉向技術密集的醫療器材,甚至於開發自有品牌銷售,但是,整體而言,我國醫療器材產品技術層次大都限於醫院通路外的產品(指一般販賣醫療器材的專賣店),對於真正的醫院通路(指直接賣給醫院)產品項目卻不多,主要是這方面的產品技術需求高、醫院通路封閉,再加上國際大廠長期的把持下,我國廠商有較高的進入障礙,而這也是我國醫療器材產業未來需要努力的目標。
延伸討論:
葉先生的這篇文章整理了十年來台灣醫療器材出口市場的變化,但由於葉先生可能並不熟悉助聽器產業,所以當中有些對助聽器產業的描述可能有誤,茲將幾點列出供大家參考與討論:
在【圖1】中,海關進出口統計的項目是「助聽器,不含零附件」,但在【圖2】中列出的台灣樓氏電子,其主要業務便是助聽器的麥克風、喇叭等零附件,並不做助聽器代工。這跟海關列出的項目不同,因此台灣樓氏電子遷至大陸蘇州,並不太會對台灣的助聽器代工衰退造成影響,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台灣助聽器代工之所以衰退,是因為目前台灣的助聽器製造商僅有能力去生產功能十分陽春的類比助聽器(analog hearing aids),但近年來隨著數位技術的演進,功能強大的數位助聽器已成為市場主流。在美國2007年的市場統計中,類比助聽器銷售的比率僅佔8.2%,而數位助聽器佔91.8%。由於整個助聽器市場的轉變,自然台灣類比助聽器的出口銷售便逐年降低。
此外,葉先生所述:「我國出口產品已從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助聽器等人力成本較高的產品轉向電動代步車、手術治療用器具、血糖計等有其相對技術障礙的產品為主」。筆者同意助聽器由於零件精密細小,因此多需人工組裝,確實是人力成本較高的產業。但現今主流的數位助聽器,由於要在微型的晶片上完成許多功能,又要要求體積小與省電,事實上是非常具有技術門檻,助聽器也絕非僅是大家想像中僅是單純把聲音放大的設備,這也是為何目前台灣尚未有能力完全研發並生產數位助聽器的主要原因。筆者所在的實驗室與公司團隊目前正在研發並試著準備生產國產的數位助聽器,希望未來我們的助聽器產品有機會重返台灣出口前十大的醫療儀器項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