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摘要]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Mandarin disyllabic materials for speech audiometry in China

撰稿人:姚讚峰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碩士研究生)
審稿人: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文章原始出處
主題: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Mandarin disyllabic materials for speech audiometry in China
作者:Shuo Wang, Robert Mannell, Philip Newall, Hua Zhang, Demin Han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Volume 46, Issue 12,p.719~p.731
出版年份:2007

研究動機
除了純音的聽力檢測外,語音的聽力測試也常用於聽力檢測中,在測試中受測者會受到測試語料的語言熟悉度以及上下文所影響,而此特性是純音聽力檢測所沒有的。在英語的聽力檢測中,英語語料的聽力檢測已經在臨床實行一段時間,並發展出許多可使用的測試語料。華語目前為世界最多人所使用的語言,華語由單字而構成,而單字主要由聲母、韻母以及四種聲調所組成,兩個相同聲、韻母所組成的單字若為不同音調,則可能會有不同的意義表示。在一般日常所使用華語語句,大多數由雙字詞所組成。因此在此篇論文中,作者希望能發展出華語的雙字詞語音測試語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MSTMs),使其在未來可應用於華語的臨床聽力檢測中。


研究方法
首先作者在兩本文獻中做華語雙字詞的挑選,兩本參考的文獻各為The Frequency Dictionary of the Modern Chinese Language(Wang&Chang,1985)以及The common Words of the Modern Chinese Language(Natio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mmittee,1988),其中有1263個常用的華語雙字詞,這些字彙在日常使用中佔了96.65%。完成字彙的挑選後便接著做詞表的音素、音調平衡,可歸納出10個詞表,每一個詞表各有50個華語雙字詞。在挑選雙字詞需要注意一些事項,例如兩個雙字詞皆為第三個音調時便不予採用,因為雙字詞兩個都是第三音調的字所構成時,第一個字會轉變成第二音調,如此便會影響到詞表的音調平衡。另外如果雙字詞中第一個字為”一”或是”不”也不採用,因為此類的字會隨著後面第二個字的讀音而有所改變,也會影響到詞表的音調平衡。

歸納出10個詞表單後便開始做語料錄製的工作,錄製的地點為標準的錄音室,其環境噪音須低於25 dB(A),錄製者為30歲左右的有經驗男性廣播員,錄製的過程要求聲音乾淨以及自然,並維持大致相同的聲音強度。

接著找尋受測者做詞表的可信度測試,受測者為100位年齡在18~25歲間的正常聽力者,他們的日常用語須為華語且學歷要求為大專以上。聽力閾值於500~2000 Hz須在10 dBHL以下,250、4000、8000 Hz的聽力閾值則須在20 dBHL以下,且不能曾經有過服用聽力相關藥物的經驗,在測試時會以聽力較好的單側耳做測試。

將篩選後的100位受測者分組並做詞表測試實驗,將其分成為65人以及35人兩組,其分組測試的實驗流程如下表。第一組65位測試者做詞表等效性的分析實驗,受測者如果聽到字詞時,需要大聲複誦聽到的字詞,整個流程大約需耗時45分鐘,中途可以休息。第二組35位測試者做詞表performance-intensity(PI) function的分析實驗。


另外尋找40位輕中度聽損者(23位男性、17位女性)做詞表的performance-intensity(PI) function分析實驗,其年齡範圍在20~78歲之間(均值mean為58歲),聽力閾值在500、1000、2000 Hz時為28~60 dBHL,其均值(mean)為44.6 dBHL。首先如同上述第一組的步驟,以MAST程序找出辨識率在40~60%之間的測試音量,將此測試音量+15 dB、+10 dB、+5 dB、+0 dB、-5 dB、-10 dB做為六種不同的測試音量,接著做詞表的performance-intensity(PI) function分析實驗。

研究結果與討論
我們可將上列三個分組的結果分別顯示並做討論,第一組為60位正常聽力者的詞表等效性測試,第二組為30位正常聽力者的PI function分析,第三組為35位聽損者的PI function分析。
第一組的辨識率結果如下表:


另外,ANOVA的significant值為0.004(<0.05),因此可知各詞表間是有相異性的。而由上表可以看出第五張詞表有別於其他九張詞表,作者在此提出幾種可能,首先可能是RMS的強度與其他幾張詞表不同,例如較長的母音其RMS強度便會比短母音還要大,另外此詞表可能有一些字詞為現今日常生活中較少碰到的詞彙(例如:方針、兇惡),而現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彙(例如:電腦)則未收錄於詞表語料所參考的兩本書籍。

第二組的分析結果可以知道在辨識率以及測試音量強度上為高度相關(r=0.9996),測試音量每上升1 dB辨識率便升高5.6%。另外,測試音量在26.4 dBSPL(6.4 dBHL)時辨識率在50%,而此30位受測者的聽力閾值均值(mean)為5.8dBHL,因此我們可以得知測試音量以及受測者聽力閾值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第三組的分析結果也可以知道在辨識率以及測試音量強度上為高度相關(r=0.997),測試音量每上升1 dB辨識率便升高2.7%。35位受測者的平均聽力閾值在500、1000、2000、4000Hz下為44.6 dBHL,測試音量經過先前實驗後則定為43.7 dBHL,因此我們可以得知測試音量以及受測者聽力閾值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個人心得
語言的測試語料相較於純音檢測,對受測者而言更加熟悉且容易接受,在發展語言語料時需要考慮當地的語系、發音甚至文化,也因此語言的測試語料在不同語系以及區域間不能相互使用。此篇論文為北京的聽力相關學者所發表的華語雙字詞測試語料,其詞表皆用簡體字表示,雖然台灣與中國大陸皆為華語語系地區,但是其中一些字詞便因為兩地的文化習慣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在此篇論文所發展的雙字詞測試語料中有”同志”一詞,此雙字詞在中國大陸地區是為日常用語,但是在台灣卻並非如此。而我們實驗室在發展華語語料方面也一直不遺餘力,經過學長姐的長期努力,至今也發展出幾套適用於台灣的華語語料,相信假以時日便能將華語各種測試語料發展的更趨完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