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新聞]五大不良因素導致耳聾患者增加

本新聞轉載自2008/03/20的新華網,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記者:孟剛

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聽力殘疾人數已達2780萬,並且還在不斷增加。在這些存在聽力障礙的人當中,因為疏于保護而造成後天失聰的佔80%以上。

現在有資料顯示,耳聾群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耳方式都會對脆弱的耳朵產生傷害。專家認為,耳聾患者增加特別是年輕患者增加主要源于以下五大不良因素:


【不良因素一】長時間用MP3聽歌

如今在路上和公交車上幾乎隨時都可看到戴耳機聽MP3的年輕人,這是導致許多年輕人聽力受損的重要原因。用耳機長時間聽音樂時,會對聽覺神經的末梢產生刺激,引起聽神經異常興奮,容易造成聽覺疲勞,加上耳機接近鼓膜,能將聲音信號提高許多,時間長了會對耳膜造成傷害,使聽力受損,中度以上就會造成耳聾。有報道指出,高于90分貝的任何聲音,如果接觸時間過長的話,即可引起一定程度聽力喪失。“MP3播放的聲音大多超過100分貝,甚至可以高達120分貝,這個音量幾乎等同于噴氣式飛機起飛時的噪音。”專家如是說。

【不良因素二】濫用抗生素


藥源性耳聾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耳聾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資料表明,許多耳聾患者係因濫用抗生素所致。引發耳毒性的藥物有很多,包括臨床上常用的消炎藥,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諾霉素、潔霉素等都屬于這一大類,此外還有某些利尿劑、化療藥、抗瘧藥等等。通常耳毒性藥物難以通過完整的皮膚和黏膜吸收,因此中毒途徑多經由注射給藥引起,經血液循環到達內耳,引起內耳神經感受器中毒,導致耳聾或眩暈。其中對聽力損害最嚴重的要以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為首,故應對這些藥物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要隨意濫用藥物,如果必須使用則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現代研究證明,對耳毒性藥物敏感的人群是有家族遺傳傾向的,因此,這類患者的子女對耳毒性藥物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不良因素三】長時間打手機

手機輻射雖然看不見,但對耳朵造成的傷害特別大。研究表明,手機發射的電磁波波長為900MHz-1800MHz,手機在通話過程中離耳朵最近,耳朵接收的輻射也是最強的,電磁輻射的時間越長、音量越大,對耳朵的危害也越大,尤其對處于生長發育的青少年,電磁波的輻射會造成短時間的耳鳴、耳悶、記憶力下降,還會引發如頭痛、腦供血障礙、面部皮膚燒灼感以及耳部及耳周皮膚燒灼感等熱反應,而且可以引起諸如睡眠方式的改變、血壓升高、認知功能障礙等。

【不良因素四】 亂掏耳屎

很多人掏耳屎不只是為了幹凈,還因為掏起來特別舒服,不少人還喜歡互相掏耳朵,其實掏耳朵很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把細菌帶進耳道。外耳道的皮膚非常嬌嫩,和軟骨膜連接很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用力不當就會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發炎、潰爛,甚至影響張嘴和吃東西。有的人耳朵癢了,還隨便用火柴棍兒、挖耳勺等物品用力地掏耳朵。由于我們的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這樣掏很容易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如耳朵裏有大塊的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應該請耳科醫生用專門工具取出,千萬別自己掏。

【不良因素五】 經常吸煙

我國吸煙人群呈現低齡化趨勢,有關資料表明,青少年吸煙將對其健康帶來重大影響。大多數吸煙者是在青少年時期即開始使用煙草,1/3—1/2青少年嘗試吸煙後會養成吸煙習性並成癮。

吸煙的人會比不吸煙的人更容易患耳部感染或在大的噪音影響下聽力下降。有調查顯示,吸煙者患中耳炎的概率大約是不吸煙者的三倍。另外,煙中的尼古丁進入血液,使小血管痙攣、黏度增加,供應內耳的微動脈發生硬化,易造成內耳供血不足,嚴重影響聽力,甚至會直接造成耳聾。同時,吸煙導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螺旋神經節、前庭神經節和腦幹核網狀質受損害,這些組織都是與聽覺有關的關鍵部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