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期刊目錄]復健研究與發展期刊(JRRD)發行人工電子耳特刊

0 意見

復健研究與發展期刊(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JRRD)是由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所贊助的期刊,此期刊涵蓋28項復健主題,是復健領域相當著名且專業的期刊。由於噪音導致的聽損(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已經變成現役與退役軍人最常見的障礙,因此JRRD本期(Volume 45, Issue 5)特別針對聽障成人使用人工電子耳之主題發行了一份特刊,其目錄簡介如下,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 個人對於多頻道人工電子耳的想法與對未來的展望(Personal reflections on the multichannel cochlear implant and a view of the future, page. 651)
  • 設計人工電子耳電極陣列的考量:電極陣列的剛度、尺寸與植入深度(Considerations for design of future cochlear implant electrode arrays: Electrode array stiffness, size, and depth of insertion, page. 731)
  • 使用兩個人工電子耳或一個人工電子耳搭配對側助聽器來回復聽覺對稱(Restoring hearing symmetry with two cochlear implants or one cochlear implant and a contralateral hearing aid, page. 749)
  • 聲學與電子聽覺的整合(Integration of acoustic and electrical hearing, page. 769)
  • 人工電子耳使用者的音樂感知以及人工電子耳與身心能力的關連(Music perception in cochlear implant use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sychophysical capabilities, page. 779)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新聞]膽固醇被發現會影響聽力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膽固醇會影響心血管是眾所皆知的事,現在美國的科學家推斷膽固醇同樣會影響聽力。

三所美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操縱老鼠內耳中良好毛細胞的膽固醇高低,並藉由耳聲傳射(otoacoustic emissions, OAE)篩檢來測量老鼠的聽力。篩檢結果指出,當毛細胞中的膽固醇消耗殆盡時,會導致聽力衰退。當膽固醇增加時,老鼠在短期間內的聽力會有所改善,但經過一段時間後,聽力又再度衰退。

毛細胞內膽固醇的微調在發展過程中是自然發生,且在出生後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這與血液膽固醇不同,血液膽固醇會受到飲食的影響。因此,證明飲食習慣與聽力之間的任何相互關係是不可能的。

這些科學家們將他們的研究結果視為將來針對膽固醇與聽力研究的基礎。

本研究的領導者,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William Brownell教授說:「如果我們連續吃油膩的食物會影響我們的聽力嗎?目前,我並沒有在兩者間看到這樣的關係。」「研究的結果幫助我們了解調節聽力的細胞機制,並提供我們另一種可能有助於聽損者的方法。」

資料來源:hear-it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新聞]Starkey公司的Jason Galster獲得美國聽語協會(ASHA)編輯獎的榮譽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公司的Jason Galster博士獲美國聽語協會(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ASHA)的編輯獎,表彰其與Vanderbilt大學研究團隊合作的文章,是2007年最傑出的作品。

Jason Galster是Starkey公司教育與訓練部門的成員,在這篇發表於美國聽力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的文章中:模擬教室環境的方向性效益(Directional Benefit in Simulated Classroom Environments),擔任第二作者。美國聽語協會之所以選擇這篇文章為年度最傑出的投稿,是基於文章的實驗設計、教育價值、科學與臨床的價值、對專業的貢獻以及理論的影響。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專欄]耳鳴的治療

0 意見

撰稿人:廖文輝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科主治醫師 / 陽明大學醫工所博士候選人)

耳鳴的定義:
所謂耳鳴,是指當我們的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之下,自己卻能感受到有叮噹聲或轟隆的聲響(大部分是困擾人們的噪音感覺),可能是從耳部或頭部聽到的聲響,稱為耳鳴。根據統計的報告,耳鳴患者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強。僅次於聽力不良的患者,而這些患者中約有百分之五的人,抱怨因為嚴重的耳鳴情形,而影響其日常生活,造成其身心疲乏不堪,足見這耳鳴的影響嚴重性。

耳鳴的分類:
耳鳴依其發生時間的長短來分類;為短暫性(急性)耳鳴及慢性耳鳴兩種;短暫性耳鳴,是指最近才產生而以前沒有的,大約小於三個月內發生的耳鳴。慢性耳鳴,是指其耳鳴已經困擾超過三個月以上。短暫性耳鳴,較容易找到其可能的致病因素,而加以改善及治癒。慢性耳鳴則因為其發生時間較長,產生可能關聯的致病因素較多,且病患常身心已疲乏不堪,對醫師的信心及耐心較不夠,因此較不容易治療,常只能加以控制或改善而已,較難以治癒。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新聞]噪音損傷聽覺 當心iPod耳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2008年9月22日的世界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文/葛林

因長期受噪音侵襲而導致聽力創傷和衰變,是標準的現代文明病,尤其是iPod世代更受威脅。這種噪音聽覺創傷(acoustic trauma)是永久性耳聾最主要的原因,平時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就顯得格外重要。

噪音聽覺創傷,是由於過度的噪音傷害到內耳的聽覺機能。在現代生活中,各種機器和音響所產生的強大音壓,造成聽力損失。人們普遍產生噪音聽覺創傷始於歐美的產業革命,工人每天在隆隆的機器運轉聲中工作數小時,噪音聽覺創傷很快就成了他們的職業病。如今,工作場所的噪音仍是聽力創傷的主要來源,但娛樂音響正迎頭趕上,成為侵襲聽覺的殺手。據估計美國有2800萬人的聽力受損,其中,噪音聽覺創傷占三分之一。

在產業革命時期,噪音聽覺創傷被稱為「鍋爐匠病」(boilermakers’ disease),因為製造蒸氣鍋爐的工匠大多有這個職業病。哈佛大學出版的「哈佛男性保健觀察」說,目前的噪音聽覺創傷趨勢如果持續下去,有一天可能會稱它為「iPod耳」(iPod Ear),因為iPod的流行,許多人把強大的音壓往耳內直灌,聽覺創傷的病例將直線上升。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期刊目錄]2008年09月

8 意見

大家可以由此下載最新的聽力科學相關期刊目錄:按此下載

本目錄中蒐集的期刊目錄包括:

  1. The Hearing Review - 2008.08
  2. Hearing Journal - 2008.09
  3.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JSLHR) - 2008.07~08
  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JAAA) - 2008.04
  5.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AJA) - 2008.06
  6. Ear and Hearing - 2008.09~10
  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 2008.08
  8. Hearing Research - 2008.09
  9. The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ASA) - 2008.09
歡迎大家認領文章,撰寫摘要分享新知。摘要格式請參考:[網站相關]文章摘要撰寫格式

如要認領期刊文章撰寫摘要,請直接對此文進行回應,告知認領人姓名與欲認領文章的編號與題目。如該篇文章已經被人認領,建議挑選其它未被認領的文章,以免重複發文。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產品]Ear Gear助聽輔具保護套

0 意見


筆者先前在助聽器公司負責維修業務時,發現助聽器常常因為汗水、雨水等受潮因素而導致內部零件受損。對於好動而易流汗的學童來說,更是有可能每幾個月就得將助聽器送回保養或維修。長久下來,維修費與等待時間對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使用者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臨床上,聽力師常常教聽損學童的家長用透氣膠帶纏繞在助聽器外,一方面可以減少汗水進入的機會,另一方面,則可以固定FM接收器以避免脫落,或避免助聽器音量切換或程式切換鈕被學童誤觸。然而,用透氣膠帶纏繞的效果有限且不美觀,每天又需要重新纏繞一次,十分不便。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20日 星期六

[摘要]Practitioners give high marks for user benefit to open-canal mini-BTEs

2 意見

撰稿人:曾雪靜 (科林聽力保健中心/聽力師)
審稿人: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文章原始出處:
作者: Earl E. Johnson
篇名: Practitioners give high marks for user benefit to open-canal mini-BTEs
出處: The Hearing Journal, 61(3): 19-28
出版年份: 2008

文章內容摘要:
自GN ReSound於2003年推出全球首款開放式(open-canal, OC)選配的助聽器ReSound AIR之後,開放式選配的迷你型耳掛機(OC mini-BTEs)已成為各家助聽器製造商必推的產品,且銷售比率逐年提高。在本文中,作者透過電子郵件調查了目前OC mini-BTEs的銷售狀況,以及使用者對不同形式OC mini-BTEs的偏好,茲將相關資訊整理如下,如欲獲得更詳細的說明,請參照原文(按此連結)。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研討會]2008/10/4 新生兒聽力篩檢學術研討暨共識會議

0 意見

會議名稱:新生兒聽力篩檢學術研討暨共識會議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 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 of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Taiwan

時間:97年10月4日(星期六) 8:00 ~ 16:10
地點:台北護理學院 親仁樓一樓B118 台北市北投區明德路365 號
主持人:林鴻清 醫師 與 楊義良 教授
主辦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馬偕紀念醫院
協辦單位:彰化基督教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台北護理學院 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

議程與報名表 :下載

資料來源: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新聞]耳鳴是老化現象?醫師呼籲不可輕忽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2008年9月17日的中時健康,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中時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

「我耳朵突然嗡嗡作響,是不是已經耳鳴了?」「我只有晚上睡覺才覺得有聲音,算是耳鳴嗎?」說起耳鳴,總是讓人覺得霧裡看花,但也常因此錯過了早期治療的契機,醫師提醒,耳鳴狀況變化多端,千萬不要忽略任何一個細節,才能即時處理耳鳴狀況。

耳鳴是個讓人很痛苦的疾病,一開始只有細小的聲音,又時有時無,通常經過一段時間後也可以不藥而癒,所以很多人都不放在心上,但是隨著時間或生理、心理狀況變差,耳鳴就變得惡化,從原本晚上聽得到,現在連白天也變得轟隆作響,有時甚至變得大聲而尖銳,讓人難以承受。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社福補助]台北市助聽器評估/檢測表及助聽器補助規定說明

0 意見

資料來源: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附檔為97年10月01日修正適用之「台北市助聽器評估/檢測表」及「助聽器補助規定說明」,請各位台北市的聽力師注意。

台北市助聽器評估/檢測表 [下載]
助聽器補助規定說明 [下載]

[新聞]義耳可以改善噪音環境下聽力與語言的認知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根據Archives of Facial Plastic Surgery期刊九月/十月雙月刊的報告中指出,義耳(prosthrtic ears)可以改善噪音環境下聽力與語言的感知。

某些病患可能需要義耳,因為他們的耳廓(外耳)因為癌症手術或外傷損毀而被摘除。作者表示,「這類病患的外耳道通常保持完整,且他們剩餘的聽覺系統應該可以正常發揮功能。對於這些病患,醫生不但需要修復因缺少外耳廓而導致美觀上的缺陷,更必需矯正因缺少耳廓而造成的聽力損失。」

美國西北大學的醫學博士William E. Walsh與他的同事們,在研究中分析八種不同的矽橡膠義耳修補材料。在研究的第一部份,研究人員將與實物一樣大小的泡沫塑料人頭假體上,外耳道的部分鑽了一個12毫米的孔,將一個麥克風放在耳道的入口,然後將人頭假體旋轉,每30度量測一次有義耳與無義耳下的聲壓級,直至旋轉360度為止。

平均而言,在聲音為4,600赫茲時,義耳可以協助收音並提升8.1分貝的音量。在聲音為11,500赫茲時,可以提升9.7分貝的音量。

為了觀察義耳是否真的對病患有益,11位說英語且正常聽力的年輕成人進行兩種版本的語音測試。第一種版本的語音測試未做任何改變,但第二種版本的語音測試則根據先前第一部份研究成果,模擬缺少耳廓時的聲學效果改變。受測者堵住他們的左耳,然後坐在兩個喇叭前,一個喇叭播放正常的語音,而另一個則播放白色噪音(white noise)。研究人員每次增加語音1分貝,直到所有的句子都能被理解。然後堵住右耳重複上述實驗。

在本實驗中,義耳明顯可以改善聽懂所有語音時所需的語音噪音比。作者表示這項研究證實了使用義耳可以提供特定頻率的聲學增益(音量放大),且這些聲學增益臨床上也顯示有助於噪音下的語音識別。為了驗證本次實驗的結果,作者接下來將對真正使用義耳的病患做進一步的量測。

來源: ScienceDaily
研究出處:William E. Walsh; Brian Dougherty; David J. Reisberg; Edward L. Applebaum; Chirag Shah; Patrick O'Donnell; Claus-Peter Richter. The Importance of Auricular Prostheses for Speech Recognition. Arch Facial Plast Surg, 2008; 10 (5): 321-328 [link]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新聞]虛幻的耳鳴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在使用66位正常聽力且無耳鳴受測者的一項巴西研究中發現,在安靜情境且要求受測者專注在他們聽力的時候,有68%的受測者表示在他們耳內聽見了類似耳鳴的鈴聲。這些被察覺到的聲音被稱為是虛幻的耳鳴(phantom tinnitus)。

相反地,在安靜情境下,當受測者被要求專注在他們視覺的時候,有45.5%的受測者聽見虛幻的耳鳴。當受測者被要求專注在某項工作時,僅有19.7%的受測者反應有聽見虛幻的耳鳴。

單單在歐盟國家中,有4000萬到5000萬人有耳鳴的問題,其中超過1200萬人的耳鳴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耳鳴患者被耳鳴影響的程度因人而異。根據這項研究的學者表示,耳鳴患者的嚴重程度,強烈受到患者是否專注在他們的耳鳴症狀,以及是否處於寂靜的環境所影響。

來源:hear-it
研究出處: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新聞]耳機聽音樂 近1成學子聽損

0 意見

23%聽不清楚高頻聲音 恐影響學習

本訊息轉載自2008年9月13日的蘋果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甯瑋瑜╱台北報導】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國內百分之八點四的國、高中生,已因長期接觸噪音而出現「噪音型聽力缺損」,且有近四分之一,已有聽不清楚高頻聲音的聽損前兆,由於受訪學生,高達九成平時有聽音樂的習慣,醫師提醒學生們不要長期使用MP3、iPod聽音樂;聽時音量不過大,且每次不宜超過六十分鐘。

長期處於噪音環境下,應定期做聽力檢查。杭大鵬攝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新聞]常掏耳 耳道增生窄如筆芯

0 意見

感染後角質變厚損聽力 醫:耳垢會代謝不必挖

本訊息轉載自2008年9月12日的蘋果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高麗玲╱台北報導】一名男子常用棉花棒挖耳朵,不慎將外耳道挖出細微傷口,後又因洗頭時水流進外耳道,造成細菌感染,致使外耳道角質增生,原本像吸管般大小的外耳道,狹窄至如原子筆芯般,現男子每隔一、二個月就得就醫清理耳垢,否則會聽不清楚。醫師提醒,民眾不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以免外耳道受傷。

醫師提醒民眾不應用棉花棒清耳垢,以免外耳道表皮受傷。

(繼續閱讀...)

[新聞]耳朵進水勿用手挖 紅癢速就醫

0 意見

本訊息轉載自2008年9月2日的蘋果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暑假已結束了,但戲水的人數依然不減,醫師提醒要留意耳朵進水情況,若不謹慎處理,可能影響聽力!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部主任黃弘孟日前接到一名17歲少女,戲水時海水跑進耳朵,立刻把手指伸進耳朵把水挖出來,反而將耳朵弄破皮,出現脹痛、流膿,甚至影響聽力,檢查後發現是外耳道積存污水造成急性外耳炎,俗稱「游泳耳」,經過治療已無大礙。黃弘孟醫師提醒,耳朵進水後不要立即用手伸進耳道挖,只要將頭倒向進水側,一邊跳動身體,讓水自然流出即可。若覺得耳朵內仍有水,可將棉花棒輕輕伸入耳道,不要轉動,靜置做吸水的動作。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研討會]2008/9/28 Harmony HiResolution Bionic Ear System Workshop 高頻率辨識解析度聲音工作坊

0 意見

主辦單位: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協辦單位:儷聲聽力保健中心
講 師 :鄧麗芬
講師簡介:鄧麗芬現職美國Advanced Bionics公司(亞太地區) 人工耳蝸聽力學家,專責亞太地區新設及既有的人工耳蝸中心提供臨床、技術、康復及復康培訓及支援。畢業於澳洲雪梨麥覺理大學,取得言語學學士。後進修於香港大學,取得聽力學碩士。曾任職香港港安醫院聽力學家多年,積極參與聽力檢查、選配助聽器、人工耳蝸及研究工作。
聯絡資料:Joyce.tang@advancedbionics.com
研習時間/地點:97年09月28日(日)/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教室(一)&教室(二)(台北市萬華區內江街89號)
報名費用:免費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7年09月22日(星期一)止
線上報名網站:http://www.slh.org.tw/tw/index.php?page=c1v&id=270&cat=1#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論文]台灣助聽器產業之現狀分析-以策略聯盟為主之STARKEY與WIDEX品牌代理商為例

1 意見

出版年: 94
研究生: 李允仁
研究生(英文姓名): lee yun jen
論文名稱: 台灣助聽器產業之現狀分析-以策略聯盟為主之STARKEY與WIDEX品牌代理商為例
英文論文名稱: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Hearing Aid Industry In Taiwan-The Case of STARKEY and WIDEX Agents Carrying Out Strategic Allianc
指導教授: 楊維珍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南台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 國際企業系
學號: M9160212
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關鍵詞: 助聽器 ; 策略聯盟 ; 服務管理 ; 顧客關係管理
英文關鍵詞: Hearing Aid ; Strategic Alliance ; Services Management ;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研討會]2008/9/23人工電子耳與音樂治療學習研習會

0 意見

97年度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人工電子耳與音樂治療學習研習會」實施計畫


一、目的:

  1. 介紹電子耳植入者在音樂知覺上的表現,與其享受音樂和參與音樂相關活動的能力、了解成人與兒童電子耳植入者的異同。
  2. 學習提昇電子耳植入者音樂知覺能力、樂趣及參與的方法。
  3. 學習如何透過音樂治療幫助電子耳兒童的聽覺訓練及語言發展,並依據聽覺史來設定個別化治療目標。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新聞]牙醫除了治療牙齒,還需要關注自己的聽力

0 意見

編譯:蔡昆憲(國立陽明大學醫工所 博士候選人)

牙醫應不再只關心牙齒,他們也必須密切注意自己的聽力-因為他們在工作場所中正處於噪音引發型聽損(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的風險之中。

一間牙科診所的噪音音量往往是相當低的。但有時候,所造成的噪音可以非常高。有些牙醫使用的鑽孔機會產生非常大的噪音,甚至高於100分貝,這已經超過一般建議的噪音最大容許音量。舊的鑽孔機或牙科設備很有可能過於吵雜。

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無法回復,預防是唯一的治療辦法。因此,牙醫們應該考慮以下如何在工作中防止聽力損失的意見:

  1. 當使用這些吵雜的設備時,盡可能與你的病人保持最大的距離,使你的耳朵能盡可能地遠離噪音源。
  2. 保養並潤滑你的牙科設備,以防止不必要的過大噪音。
  3. 當使用吵雜的設備時,請使用耳塞或其它聽力保護器來保護你的聽力。
原始出處:Hearing Review (http://www.hearingreview.com/news/2008-09-02_02.asp)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新聞]科學家培育出聽力毛細胞 有望用來治療失聰

1 意見

本訊息轉載自科技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記者 董映璧 劉霞

本報訊美國俄勒岡衛生及科學大學(OHSU)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通過基因移植刺激毛細血管增長的方法,成功地在實驗鼠的耳蝸內培育出聽力毛細胞,為恢復人類被破壞的聽力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該項研究突破表明,未來可以找到新方法成功治療人類失聰,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