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失聰者-心理、教育及社會轉變中的觀點
作/譯者:J. F. Andrews、I. W. Leigh、M. T. Weiner著;陳小娟、邢敏華譯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29
ISBN:9789861910666
頁數:400
開數:18
重量:590
售價:NT :450
內容介紹:
本書的三位原作者(兩位聾人與一位健聽者)透過多年的研究與自身的經驗,寫下了他們對聾(失聰、聽損、重聽)的了解。國內未曾有任何一本書如此深入探討聾人在心理、社會與教育方面的議題,相信這本書會提供讀者對聽損族群有更廣闊的視野。
閱讀本書,焦慮的父母會因為從書中得到的正確訊息而減少不安。在失聰被診斷確定後,生活仍是完整的,但是父母和其他人,需要時間去了解這個事實。
閱讀本書,教師得以更進一步思索,究竟自己是基於何種哲學思維而採取某種方法教聽力損失學生語言。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其答案最終是決定在成年失聰者本身。教育者必須了解他們在家裡、工作、家庭與朋友之間,如何使用語言。
閱讀本書,社會大眾得以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聽損族群。近來有越來越多的文獻將失聰視為一種社會文化模式,反映出看待失聰為一種生活的不同情感和觀點。
本書目錄 :
第一章 失聰者與心理學的歷史觀點(1950年迄今)
- 本章目標
- 心理學與失聰者
- 上半個世紀
- 心理學家與教育政策
- 專業訓練
- 專業協會
- 精神病學與心理衛生
- 聾文化
- 結論
- 本章目標
- 失聰者
- 人口統計
- 不同觀點的標籤
- 兩種模式
- 信念系統
- 聾人文化:人類學的觀點
- 價值觀和習俗
- 聽損族群的成員
- 聾人文化的傳承
- 聽損族群
- 結論
- 本章目標
- 聽力損失的原因
- 失聰的診斷
- 結論
- 附錄:基礎聰力學
- 第四章 語言、認知與心智
- 本章目標
- 早期手勢動作的根源
- 美國手語和英語結構的比較
- 語言的途徑
- 關鍵期
- 大腦與環境
- 雙語論、智力與思考
- 學習如何思考、記憶與學習
- 將認知能力轉為學業學習
- 結論
- 本章目標
- 第一次會話
- 閱讀歷程
- 社會文化的歷程
- 結論
- 本章目標
- 安置的議題
- 身心障礙者教育法案
- 學校的安置
- 教育測驗的運用
- 多文化議題
- 教師訓練的議題
- 國際上的啟聰教育
- 失聰與重聽孩童的權益法案
- 結論
- 本章目標
- 溝通能力
- 單語的方法
- 語言的混用
- 雙語法
- 結論
- 本章目標
- 親子關係
- 依附感
- 早期療育課程
- 兒童發展與失聰
- 兒童心理病理學
- 虐待孩童及其後果
- 治療課程
- 失聰兒童的心理評量
- 結論
- 本章目標
- 正向心理學和正向健康
- 成年失聰者:心理學觀點
- 成年失聰者的心理評量
- 精神病理學
- 結論
- 本章目標
- 聽損族群的社會學觀點
- 我們要聾人校長學運及其對聽損族群的影響
- 失聰者組織
- 健康照顧的問題
- 職場的世界
- 法律問題
- 結論
- 本章目標
- 「有趣」的態度
- 觀念看法的影響
- 身心障礙和失聰的意義
- 另一個角度
- 專業人士的態度
- 壓迫
- 健康的連結關係
- 翻譯員的議題
- 聽損族群的態度
- 結論
- 心理衛生服務的進展
- 美國手語
- 聽損族群的轉變
- 分子遺傳學和電子耳蝸的進展
- 教育議題
- 科技
- 結論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7303
本書在心理出版社網站的連結:
http://www.psy.com.tw/product_desc.php?products_id=915
1 則留言:
那個譯者是「邢」敏華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