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產業動態]十年來我國醫療器材(助聽器)出口市場變化分析

0 意見

筆者從網路上找到由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金屬中心的葉哲政先生所撰寫的一篇文章:十年來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市場變化分析,茲將全文刊登於此,並針對助聽器部分做一些討論。如不同意刊登此篇文章全文,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產業分類:生技醫藥
產出單位:金屬中心
作  者:葉哲政
日  期:2008/07/04

一、前言

醫療器材係指可用於診斷、治療、減輕、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及促進健康, 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有關儀器、器械、用具及其附件、配件(含軟體)、零件。由於產品眾多及其牽涉相關法規,因而使得醫療器材產業具有產品多樣化、技術複雜程度高、研發與利潤的不確定性高、產品審查門檻高、市場封閉性高等不同的產業特性。而在此特殊的產業中,我國相關廠商應用中小企業快速反應的特質, 使得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值從1997年的119億元新台幣成長至2007年的225億元新台幣,十年來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7.9%,尤其是診斷用相關醫療器材(如血糖計)更有高達17%以上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

二、十年出口市場變化分析

雖然,表面上來看,我國醫療器材呈現相當穩定的成長趨勢,其出口產品照理說應該變化不大,但是,實際上,在這十年當中,我國醫療器材的出口卻是呈現相當大的變動。在1997 年,前十大出口產口包括有塑膠製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理療按摩器具、助聽器、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眼鏡用透鏡及其他第9018 所屬貨品(手術治療用器具)等,如【圖1】所示,其中,塑膠製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理療按摩器具、助聽器更是我國出口前五大, 約佔當年我國醫療器材總出口的50.3%。到了2002年,除了淘汰部份產品外,又有另外三項新產品擠入出口前十大,像是其他第9021 節所屬貨品(身體各部位彌補物)、血壓計、血糖計,而塑膠製檢驗手套及手動輪椅雖還在前十大,但是受到廠商移往中國大陸設廠的影響,出口值已逐漸衰退,而眼鏡框/架及助聽器的產品更是呈現大幅滑落的現象。到了去年(2007 年),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前十大產品又有新的變化,隱形眼鏡、糖尿病試紙、其他內外牙科或獸醫用家具(主要為手術檯、手術燈)擠進了出口前十大,且在近5 年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更分別高達40.2%、192.5%及26.7%, 屬於高成長、高出口值之重要產品。相對的, 塑膠製檢驗手套、其他血壓計、手動輪椅、眼鏡用透鏡、眼鏡框/架受到廠商外移大陸的影響,出口值呈現下滑的趨勢。不過,整體來看,2007 年我國醫療器材的出口值在新的出口產品助益下,不但擺脫電動代步車出口值下滑的影響,反而比五年前的出口值成長了33.8%。


【圖1】1997 年至2007 年我國前十大出口產品變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金屬中心 ITIS計畫整理

除了從出口產品變化觀察之外,十年來我國前十大出口商也有相當大的變化。在1997 年的前十大出口商中, 第一大出口商為代工生產助聽器的台灣樓氏電子公司,而且,前十大出口商中有五家從事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產品出口,如金騰山企業公司、鴻億實業公司、環球手套公司、金長榮國際公司、金玉山企業,從事電代步車的僅有排名第三的必翔公司與排名第八的國睦公司。到了2002 年, 必翔公司與國睦公司已爬升為我國醫療器材的第一、第二大出口商,且新增第七大維順工業公司下,使得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成為我國醫療器材最大的出口產品;除了電動代步車之外,血壓計也是我國較大的出口產品,而優盛醫學與合世生醫也名列我國醫療器材出口商的第五及第六大;相對地,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已漸漸淡出臺灣出口,僅剩金長榮國際公司與金騰山企業公司仍在出口前十大中,甚至於美商的台灣樓氏電子公司隨著樓氏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的成立, 使得助聽器產品的代工生產已漸漸淡出。2007 年的醫療器材出口前十大又有新的變化,電動代步車仍是我國醫療器材最大的出口產品(前十大廠商增至四家), 然而血壓計受外移大陸影響已沒有任何廠商出現在前十大中,而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也僅剩金長榮國際公司一家,排名也落至第九名。雖然受到勞力密集度的產品不斷移出的影響,反而促使我國醫療器材廠商不斷地往技術層次高的醫療器材產品靠攏:如生產隱形眼鏡的精華光學,生產血糖計的泰博公司、邁迪公司,生產醫療用氣墊床組的雅博公司都在前十大出口商中,成為我國醫療器出口的生力軍。

【圖2】1997 年至2007 年我國前十大出口商變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金屬中心 ITIS計畫整理

三、 結論

從近十年我國醫療器材產品的出口發展來看, 我國出口產品已從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助聽器等人力成本較高的產品轉向電動代步車、手術治療用器具、血糖計等有其相對技術障礙的產品為主,使得我國醫療器材產業不因廠商外移大陸而停止成長, 相對地,憑藉著我國中小企業高適應能力的特質, 反而在更高技術的醫療器材中覓得另一線商機。

不過,從十年來出口產品與廠商生態轉變的情形來看,雖說我國有能力漸漸從人力密集的醫療器材轉向技術密集的醫療器材,甚至於開發自有品牌銷售,但是,整體而言,我國醫療器材產品技術層次大都限於醫院通路外的產品(指一般販賣醫療器材的專賣店),對於真正的醫院通路(指直接賣給醫院)產品項目卻不多,主要是這方面的產品技術需求高、醫院通路封閉,再加上國際大廠長期的把持下,我國廠商有較高的進入障礙,而這也是我國醫療器材產業未來需要努力的目標。

延伸討論:

葉先生的這篇文章整理了十年來台灣醫療器材出口市場的變化,但由於葉先生可能並不熟悉助聽器產業,所以當中有些對助聽器產業的描述可能有誤,茲將幾點列出供大家參考與討論:

在【圖1】中,海關進出口統計的項目是「助聽器,不含零附件」,但在【圖2】中列出的台灣樓氏電子,其主要業務便是助聽器的麥克風、喇叭等零附件,並不做助聽器代工。這跟海關列出的項目不同,因此台灣樓氏電子遷至大陸蘇州,並不太會對台灣的助聽器代工衰退造成影響,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台灣助聽器代工之所以衰退,是因為目前台灣的助聽器製造商僅有能力去生產功能十分陽春的類比助聽器(analog hearing aids),但近年來隨著數位技術的演進,功能強大的數位助聽器已成為市場主流。在美國2007年的市場統計中,類比助聽器銷售的比率僅佔8.2%,而數位助聽器佔91.8%。由於整個助聽器市場的轉變,自然台灣類比助聽器的出口銷售便逐年降低。

此外,葉先生所述:「我國出口產品已從檢驗手套、手動輪椅、眼鏡框架、助聽器等人力成本較高的產品轉向電動代步車、手術治療用器具、血糖計等有其相對技術障礙的產品為主」。筆者同意助聽器由於零件精密細小,因此多需人工組裝,確實是人力成本較高的產業。但現今主流的數位助聽器,由於要在微型的晶片上完成許多功能,又要要求體積小與省電,事實上是非常具有技術門檻,助聽器也絕非僅是大家想像中僅是單純把聲音放大的設備,這也是為何目前台灣尚未有能力完全研發並生產數位助聽器的主要原因。筆者所在的實驗室與公司團隊目前正在研發並試著準備生產國產的數位助聽器,希望未來我們的助聽器產品有機會重返台灣出口前十大的醫療儀器項目。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新聞]聽力師法審查 利益團體拔河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12月5日的Yahoo奇摩,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特約記者高玉如/台北報導】攸關全國十萬聽障人口聽力治療、輔具驗配業務專業證照化的「聽力師法草案」,在聽力語言治療專業團體及助聽器材販售公會等利益團體拔河下,立法院審查進度再次受阻。

立法院衛環及勞工委員會4日審查「聽力師法草案」,有國民黨籍立委楊麗環及行政院所提版本。楊麗環在提案說明時指出,整部法案自立法院第六屆起,歷經多次公聽會及協商,已經與相關團體及行政部門討論取得共識,唯一爭議點只剩下聽力師執業範圍,及目前助聽器驗配從業人員的證照取得寬限期問題。

楊麗環說,她堅持對聽覺系統評估、障礙復建、聽力障礙程度及助聽器使用的評估,應該由專業聽力師處理,至於不涉及醫療專業的助聽器驗配業務,考量助聽器驗配涉及的電子學等專門技術,她同意可以由一般的驗配師負責,因該從業人員就電子學等專門學問,可能比醫師更專業。


衛生署長葉金川報告時指出,目前台灣有十萬聽障人口,行政院版本認為應建立專業證照機制以符合時代潮流。草案的爭議問題在執業範圍及考試資格,他認為助聽器的使用評估應該專業化,因此草案第十二條第四款「聽覺輔助器使用評估」有立法由聽力師處理的必要。

葉金川並同意刪除政院草案同條第七款,聽覺輔助器驗配專屬聽力師業務範圍的條文。此外,該法通過前在專業機構從事聽力師業務兩年以上者,可連續參加五年特考以取得正式資格。

國民黨籍立委黃義交對立法時機持不同意見,他表示,助聽器材同業公會提供的數據指出,目前從事助聽器驗配人員有上萬人,在失業率攀升的此時通過聽力師法,將排擠這些人的工作機會,既然目前鮮少聽到相關的醫療糾紛,大家相安無事,何必去動?葉金川對此表示,會受影響的約只有2000人,且聽力障礙評估等醫療專業的證照化是世界潮流。

委員會召委徐少萍表示,他支持該案應儘速立法,但既然立委還有不同意見,就應該多一點時間進行溝通協調,因此裁定該案另定期討論。

[產業動態]耳掛型助聽器的銷售比率持續上升

0 意見

Source: HIA and HR estimates

根據助聽器產業公會(Hearing Industries Association)的統計,使用細管(slim-tube)的開放式選配助聽器在市場上的銷售比率持續上升。耳掛型(Behind The Ear, BTE)助聽器在2008Q3的銷售比率佔全部助聽器銷售的57.5%,相較2007Q3僅有52.6%,耳掛型助聽器的銷售比率在過去12月來上升了5%。如上圖所示,5年前(2003年)耳掛型助聽器僅佔市場不到1/4的銷售比率,現在的銷售比率卻已經超過1/2。另一方面,美國的助聽器年銷量在2003年以前大致都無法突破200萬台的銷量,但之後便開始逐年遞增,到如今約有240萬台的年銷量,看來開放式選配技術確實吸引了更多聽障者願意配戴與使用助聽器。

此外,筆者上次在[產業動態]美國2008年第三季的助聽器銷售市場衰退這篇文章中提到,2008Q3的助聽器大眾市場(不包含退伍軍人管理部門所採購的助聽器)相較於去年同期(2007Q3)來說,減少了2.9%。Hearing Review雜誌預估2008年整年的助聽器銷售將會減少約1.5到2.5%,同時耳掛型助聽器在2008Q4季末的銷售比率應該可以達到58%。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新聞]世衛組織在北京設立防聾合作中心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12月8日的新華網中央日報網路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王思海)世界衛生組織(WHO)防聾合作中心8日在北京同仁醫院挂牌成立。這使中國成為第5個設立防聾合作中心的國家。

WHO西太區主任委申茂在8日舉行的揭牌儀式上說,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是中國的重點學科和實驗室,為中國耳聾的防治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WHO在北京同仁醫院設立防聾合作中心,是對中國和北京同仁醫院精湛醫療技術的肯定。

據介紹,新成立的防聾合作中心將把防聾工作開展到農村,把防聾知識滲透到中國偏遠地區;同時為中國培養更多防聾治聾專業人員,以降低中國聽力殘疾人口的發病率,提高中國人口素質。


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介紹說,中國是聽力殘疾的高發國家。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口抽樣調查顯示,中國聽力殘疾人口約2004萬,佔總殘疾人口的24%。其中,7歲以下聾兒80余萬,且每年約新生3萬耳聾患兒。

北京同仁醫院院長、WHO防聾中心主任韓德民說,0-7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該時期的聽力損失不僅造成言語發育遲緩甚至導致聾啞,還會造成兒童腦卒中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育遲緩,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幸和負擔。

12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防聾中心在北京同仁醫院成立,WHO西太區主任魏申茂(中)、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左一)、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右一)共同為中心成立揭牌。據2006年中國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目前中國聽力殘疾人約有2004萬,占總殘疾人口的24.16%,其中大部分患者因為經濟條件和醫療條件所限不能有效及時治療,造成不少耳疾患者終身失聰。
(中新社/圖文)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新聞]香港中文大學成功進行亞洲首項全植入助聽器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香港中文大學網站,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成功在亞洲進行首項全植入助聽器。該系在2008年2月至6月期間,成功為3名年齡介乎35至56歲、患有中度至嚴重聽感神經性聽力損失或混合型聽力損失的人士進行手術。全部病人植入助聽器後都滿意效果,不但外觀良好,而且聽到的音質更自然。

全植入式助聽器是聽力輔助器具的一項重大發展,它是一個置於中耳的假體,繞過外耳、鼓膜及部分聽骨鏈,與中耳主要部分直接連接,透過提高耳小骨的振動來放大聲音,更加自然直接地送到耳蝸。由於全植入聽力裝置部件不須置於耳道內,所以耳道能完全開放。

全植入式助聽器經耳背的肌肉及骨骼通道伸入耳小骨,手術傷口約五厘米,植入後病人的耳背微微隆起。耳背皮下的咪高峰可接收聲音,感測器再按訊號震動,刺激耳骨或圓窗。
(中文大學醫學院提供圖片)


新技術適合中度至嚴重聽力損失人士,包括耳道閉鎖、慢性中耳炎、膽脂瘤、耳硬化及感音神經性失聰人士,而對傳統助聽器效果不理想者,尤其有效。一些因耳道感染或慢性耳道疾病而不適合佩戴傳統助聽器者,都能受惠於全植入式助聽器。全植入式助聽器提供卓越的功能及外觀效果,病人可自如地進行戶外及水上活動。但對於一些聽覺深度受損(聽力損失在90分貝以上)或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的人士,則不適合植入此助聽器。

全植入聽力裝置由三部分組成:電子膠囊、麥克風系統和中耳感測器。電子膠囊包含電池、磁鐵、聲音處理器和感測器的連接器。醫生會將助聽器植入到病人耳朵後的皮膚下。手術一般需時約兩小時,需全身麻醉。經過大約6至8個星期的癒合期後,聽力學家會進行聽力裝置的開啟程序。

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學術主管唐志輝教授表示:「全植入式助聽器提供了一個復聽的選擇,一些病人若不滿意傳統助聽器的效果,可考慮接受耳鼻咽喉科醫生和聽力學家的評估,評估是否適合使用全植入式助聽器。」

總括而言,全植入式助聽器是一個隱藏的聽力裝置,使用時不著痕跡,同時亦不會妨礙日常生活。

左起: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宋家強醫生、耳鼻咽喉科學術主管唐志輝教授,以及客座助理教授兼聽力科主管王家昌先生

黃女士接受全植入式助聽器手術後,耳背微隆。陳亮華攝(蘋果日報)

延伸閱讀: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參考資料]開放式選配助聽器規格比較表

0 意見


最新一期的Hearing Products Report (November/December 2008)整理了一份開放式選配助聽器規格的比較表,其中有來自14家助聽器製造商的32款助聽器。內容相當值得參考。

規格表下載:
http://www.hearingreview.com/issues/pdf/TechGuideMatrix.pdf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產品]2Pi公司販售助聽器相關的訊號處理演算法

0 意見

筆者發現一家專門研發與販售數位訊號處理演算法的公司,叫做2Pi(http://www.two-pi.com/)。2Pi成立於2003年,其產品就是各種可以應用在聽力照護(hearing health)、聽力保護(hearing protection)與通訊(communication)的演算法。目前2Pi提供的演算法產品如下,從事相關研究或產品開發的人,或許可以評估看看2Pi的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參考資料]可以下載聽力科學期刊的電子資料庫

0 意見

我們在進行聽力科學研究時,總是會需要查閱各種期刊,而且最好是可以直接下載電子全文以便列印與保管。筆者目前在陽明大學就讀,茲就陽明大學圖書館現有電子資源查詢系統可找到的期刊,整理可用的電子資料庫與年份供大家參考。其它非陽明大學學生與教職員的讀者,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單位能否使用這些電子資料庫,這樣對於調閱期刊文章可以便捷許多。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 ProQuest (1997--)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 ASP (2001-2002)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 WilsonWeb (2001--)
  • ASP (2000--)
  • ProQuest (1998--)
Ear and Hearing
  • 尚未找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 尚未找到
Hearing Research
  • SDOL (1995--)
Scandinavian Audiology
  • ASP (1998-2001)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 WilsonWeb (1999--)
Audiology
  • ProQuest (1994-200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 SDOL (199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Extra
  • SDOS (2006--)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ProQuest (1990--)
  • ASP (1990--)

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新聞]新科技讓聽覺障礙人“聽”廣播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12月3日的多維新聞網,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來源﹕美國之音
記者﹕西斯科(華盛頓)

巴拉克.奧巴馬11月4號當選為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當天﹐另一件具歷史意義的事情同時發生。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11月4號在華盛頓為聽覺障礙人士舉辦了晚會。他們測試了一項新科技﹐未來有一天廣播將會出現幾乎同步的字幕﹐造福那些聽不見聲音的人。

美國一些聽覺障礙的人在總統大選投票的當天晚上﹐通過新的廣播技術獲得選舉消息。估計﹐美國大約有2千800萬人有聽覺障礙﹐其中一小部分人聽不到任何聲音﹐但很多人是後天發展成的聽障問題。

廣播內容實時轉為文字

這項技術的支持者說﹐很多有聽覺障礙的人將受惠于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的這項新科技。全國公共廣播電臺高級工程師簡.菲利浦.安德魯斯說﹕“他們完全沒有辦法知道廣播節目的內容。今天晚上﹐我們讓他們有機會通過文字來聽廣播。”

這完全應該歸功于數據技術。來賓們觀看著現場節目的字幕﹐經由特殊的廣播接收器﹐廣播內容直接轉換成字幕﹐展示在屏幕和筆記本電腦上。來賓向研究者講述自己這項技術的看法。謝裡爾.赫夫納說﹕“我太喜歡這個技術了﹐它太令人興奮了。我恨不得現在就能使用它﹗”

全國公共廣播電臺還向他們展示了為耳聾乘客研制的車內技術。汽車駕駛員在廣播屏幕上看到的東西﹐聽障乘客同時可以看到廣播字幕。

非營利實驗室研發新科技

這項技術和字幕軟件由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在華盛頓的實驗室裡研發。麥克.斯塔林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他說﹕“我們是美國唯一一個研究廣播科技的非營利實驗室。我們進行這項研究是因為﹐我們認為﹐數據傳送帶來了很多新東西﹐我們可以提供很多新的公共服務﹐讓廣播以嶄新的面貌進入21世紀。”

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的使命是通過它的800個廣播站﹐向美國全國播報新聞和文化節目。斯塔林說﹕“我們愈來愈多地問自己﹐我們向全國的廣播是否只是無線電訊號而已。我們問自己﹐我們能否打破障礙﹐讓從來聽不到廣播的人終于可以聽到了呢﹖”

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實驗室繼續努力改善這項科技。他們希望證明﹐數百萬名聽障人士能夠看到廣播字幕。現在的目標是降低成本﹐說服制造商這是一個充滿商機的市場。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產業動態]NXP與Phonak合作為聽力系統開發低功耗無線晶片

0 意見

本新聞轉載自EDOM,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宣佈推出一款與瑞士峰力集團(Phonak)所合作研發,針對聽力系統的單晶片超低功耗無線電產品。新款的超低功耗晶片將被整合到峰力以CORE為基礎的聽力系統和無線週邊配件的產品線中。

峰力研發副總裁Hans Leysieffer指出,與恩智浦的合作讓該公司可為其聽力系統快速研發出新款晶片。該產品在嵌入式軟體架構中,結合領先的超低功耗技術和專長,確保峰力為聽力系統的佩戴者提供高品質的聽覺表現。

恩智浦半導體資深副總裁暨技術長Rene Penning de Vries則表示,醫療電子是半導體快速發展的領域之一,對該公司也越來越重要。恩智浦是以磁感應無線電技術和CoolFlux DSP的超低功耗解決方案為這一突破性專案的基礎。

新研發無線晶片支援高達298kbps的資料傳輸速度和雙向通訊,確保了諸如立體聲音頻道和雙耳機等創新功能的使用。在這項合作研發案中,體積小巧也是一個關鍵要求,恩智浦與峰力的工程師是利用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和支援單電池的直接操作,開發出此高度整合的方案。

恩智浦半導體目前正擴充其超低功耗IC解決方案的產品線並與客戶在一些高需求領域展開合作,例如醫療保健,為這一市場帶來獨特的產品。

關於峰力集團
峰力聽力集團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附近,從事高科技助聽器和無線助聽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50餘年。與專業的聽力科技以及聽力保健專家的通力合作,峰力公司致力於提高弱聽人士的生活水準。峰力擁有全系列數位助聽器和無線傳訊高科技產品。經由全球2,500名員工,峰力在小型化和高性能方面推展創新並訂立了產業標準。

關於恩智浦半導體
恩智浦是飛利浦在50多年前創建的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公司總部位於歐洲,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擁有33,500名員工,2007年公司營業額約為63億美元(包含已分割的無線業務)。恩智浦提供半導體、系統解決方案和軟體,為電視、機上盒、智慧識別應用、手機、汽車以及其他廣泛的電子設備提供更好的感官體驗。關於更多恩智浦的新聞,請參觀網站www.nx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