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新聞]手語多媒體辭典幫父母與失聰子女交流

本訊息轉載自6/1的北京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四名工程係學生,研發出手語轉換器HandTalk,供聾啞人士與不懂手語的普通人溝通。做手語的一方,需戴上特制手套,另一方則拿載有文字轉換語音程式的手機,手語動作通過手套上的感應器,透過藍牙傳送到手機,先變成文字,再轉為聲音。

美國專家計劃用3年時間編纂一部手語多媒體辭典,現正進行初期攝像工作。一旦完成,使用者在安裝該辭典軟件電腦的攝像頭前重復某個手語“生詞”,就能查到其含義。

一部全新的多媒體辭典

據美國官方統計,美國失聰和聽力困難人士已經超過2000萬,其中近100萬是兒童。這些失聰兒童中有90%出生在聽力正常的家庭,這些家庭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常會出現交流困難。

在實際生活中,身體健全人士可以通過查字典了解和學習使用生詞,但使用或學習手語的人卻無字典可查。這種狀況造成失聰人士之間和他們與普通人的交流經常出現障礙,也給失聰人士的正常生活和融入社會帶來諸多不便。

其實,美國現在已經有一本基本的手語辭典,但現行文字和圖像手語辭典僅列出與單詞對應的手語,遇到手語“生詞”就無從查起。正是為了滿足失聰人士的日常生活和融入社會的需要,美國下決心著手為這部分人編纂一部全新的多媒體辭典。

超過3000種手語動作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近日決定,撥款90萬美元,支持波士頓大學實驗室編纂美國歷史上,可能也是人類歷史上首部手語多媒體辭典。波士頓大學實驗室已經開始進行相關工作。這部多媒體辭典將通過視頻形式,錄制超過3000種手語動作。每個手語動作的意義不僅通過手勢定義,還要結合手與手臂的運動幅度以及面部表情。

在手語多媒體辭典錄制現場,手語使用者伊麗莎白·卡茜迪在攝像機前進行手語演示,她是研究手語學的權威之一,並熟練掌握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所有手語。當然,在錄制視頻辭典前,相關專家學者也對手語的各種姿勢和含義進行過認真研究和規范。

基本能解決常見難題

這部多媒體辭典完成後,使用手語的人如果碰到不認識的手語動作,只需坐到電腦攝像頭前,將這一動作重新演示錄入電腦,多媒體辭典就會對接收到的視覺特性進行識別,並為查詢者提供相應答案。但是,由于一些手語動作只存在細微差別,查詢人錄入的動作可能出現多個答案,查詢人可根據不同語境選擇正確解釋。

從小與三個失聰姐妹一起長大的卡茜迪在學會說話前就已經會使用手語,但是她仍不時碰到一些不認識的手語動作。另外一位名叫納什的男孩也存在同樣問題,他從小到大都使用手語與人交流,並已開始為失聰及聽力受損兒童教授手語。即便如此,他們仍然會被一些從未見過的手語動作難倒。

多媒體辭典項目帶頭人之一、語言學教授卡蘿爾·奈德爾,是美國手語語言學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她說:“無論在課堂上,還是為完成作業,甚至走在街上,碰到不認識的手語動作,要弄清楚意思很麻煩。這一點我深有體會。”而這正是她倡議和主持編纂手語辭典的主要動力。

據美國著名聾人大學加勞德特大學專家表示,多媒體辭典的編纂能幫助父母更好與孩子溝通。此外,還可能成為眾多手語學習者的一個重要學習工具。(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張振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