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新聞]耳鳴治不好 腦磁刺激可改善

1 意見

本訊息轉載自6/23的蘋果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許佳惠╱台北報導】治不好的耳鳴,可望以磁波治療。國外研究發現,以磁波刺激降低腦皮質活性,可減緩耳鳴發作頻率、改善耳鳴症狀。振興醫院最近更領先國際證實,就算聽覺細胞死亡,也可透過磁波刺激神經,產生代償作用,改善耳鳴或聽力,還可望治癒突發性耳聾,現正計劃收案屢治不好的耳鳴患者,進行臨床研究。

磁波改善耳鳴示意圖
資料來源:力博宏醫師


臨床實驗
耳鳴是常見症狀,全人口發生率約一成到一成五,六十歲以上甚至有半數被耳鳴困擾,但醫界對耳鳴成因仍眾說紛紜,除耳道發炎、聽力退化造成耳鳴,腦皮質過度活躍、聽覺細胞不正常排列等,都被視為耳鳴成因。

細胞壞死用神經代償
德國曾以腦磁器治療耳鳴患者,發現耳鳴發作頻率減少、症狀改善,但不知機轉。振興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力博宏耗時三年,追蹤三十名平均四十歲、男女各半的不明原因突發性耳聾患者,以血管暢通劑、類固醇治療後追蹤一年,觀察其腦磁波,發現半數患者聾耳的對側大腦原無磁波反應,但恢復聽力後,雙側大腦都可測到磁波。

力博宏推測,腦磁器可改善耳鳴,應是比照電擊導正心律不整的原理,以非侵襲性的磁波刺激腦皮質,讓腦皮質活性降低,可導正聽覺細胞排列,就算聽覺細胞已壞死,也可透過磁波刺激局部神經,產生代償作用,改善耳鳴問題甚至延續聽力。

力博宏的研究也發現,大腦聽覺具有可逆性潛力,聽力損失並非無法治療,磁波刺激應可加強大腦自動修復。振興醫院正計劃收治以傳統方法治不好的耳鳴患者,年齡從二十到七十歲,以進一步瞭解磁波刺激後大腦修復情形,每次治療時間約需半小時。

仍須大規模研究證實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振吉說,睡眠不足、壓力太大,可能引起大腦皮質層和聽覺細胞不正常放電,造成耳鳴;目前治療不明原因的耳鳴,都施以抗憂鬱或鎮靜藥物,搭配減敏療法,至於以磁波刺激、導正放電,可能具有治療潛力,但仍須大規模研究證實。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新聞]手語多媒體辭典幫父母與失聰子女交流

0 意見

本訊息轉載自6/1的北京日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四名工程係學生,研發出手語轉換器HandTalk,供聾啞人士與不懂手語的普通人溝通。做手語的一方,需戴上特制手套,另一方則拿載有文字轉換語音程式的手機,手語動作通過手套上的感應器,透過藍牙傳送到手機,先變成文字,再轉為聲音。

美國專家計劃用3年時間編纂一部手語多媒體辭典,現正進行初期攝像工作。一旦完成,使用者在安裝該辭典軟件電腦的攝像頭前重復某個手語“生詞”,就能查到其含義。

一部全新的多媒體辭典

據美國官方統計,美國失聰和聽力困難人士已經超過2000萬,其中近100萬是兒童。這些失聰兒童中有90%出生在聽力正常的家庭,這些家庭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常會出現交流困難。

在實際生活中,身體健全人士可以通過查字典了解和學習使用生詞,但使用或學習手語的人卻無字典可查。這種狀況造成失聰人士之間和他們與普通人的交流經常出現障礙,也給失聰人士的正常生活和融入社會帶來諸多不便。

其實,美國現在已經有一本基本的手語辭典,但現行文字和圖像手語辭典僅列出與單詞對應的手語,遇到手語“生詞”就無從查起。正是為了滿足失聰人士的日常生活和融入社會的需要,美國下決心著手為這部分人編纂一部全新的多媒體辭典。

超過3000種手語動作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近日決定,撥款90萬美元,支持波士頓大學實驗室編纂美國歷史上,可能也是人類歷史上首部手語多媒體辭典。波士頓大學實驗室已經開始進行相關工作。這部多媒體辭典將通過視頻形式,錄制超過3000種手語動作。每個手語動作的意義不僅通過手勢定義,還要結合手與手臂的運動幅度以及面部表情。

在手語多媒體辭典錄制現場,手語使用者伊麗莎白·卡茜迪在攝像機前進行手語演示,她是研究手語學的權威之一,並熟練掌握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所有手語。當然,在錄制視頻辭典前,相關專家學者也對手語的各種姿勢和含義進行過認真研究和規范。

基本能解決常見難題

這部多媒體辭典完成後,使用手語的人如果碰到不認識的手語動作,只需坐到電腦攝像頭前,將這一動作重新演示錄入電腦,多媒體辭典就會對接收到的視覺特性進行識別,並為查詢者提供相應答案。但是,由于一些手語動作只存在細微差別,查詢人錄入的動作可能出現多個答案,查詢人可根據不同語境選擇正確解釋。

從小與三個失聰姐妹一起長大的卡茜迪在學會說話前就已經會使用手語,但是她仍不時碰到一些不認識的手語動作。另外一位名叫納什的男孩也存在同樣問題,他從小到大都使用手語與人交流,並已開始為失聰及聽力受損兒童教授手語。即便如此,他們仍然會被一些從未見過的手語動作難倒。

多媒體辭典項目帶頭人之一、語言學教授卡蘿爾·奈德爾,是美國手語語言學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她說:“無論在課堂上,還是為完成作業,甚至走在街上,碰到不認識的手語動作,要弄清楚意思很麻煩。這一點我深有體會。”而這正是她倡議和主持編纂手語辭典的主要動力。

據美國著名聾人大學加勞德特大學專家表示,多媒體辭典的編纂能幫助父母更好與孩子溝通。此外,還可能成為眾多手語學習者的一個重要學習工具。(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張振安)

[新聞]小兒中耳積水治療保健 中醫有一套

0 意見

本訊息轉載自6/1的中央社,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一到八歲的小朋友,大約兩成機率會發生中耳積水,反覆發作是造成聽力障礙的常見原因,三軍總醫院提出中醫療法,視病童給予四神湯藥膳與通氣散等藥方,加上耳門等穴位按摩與針灸等,有助於強化體質,降低中耳炎發生的機率。


三總中醫部醫師林健蓉指出,小朋友的耳咽管較成人短、寬且平軟,在感冒、急性中耳炎之後,病菌很容易從口咽經耳咽管(歐氏管)到達中耳,造成中耳發炎反應而積水,症狀是耳朵悶塞感、傳導性聽力喪失、平衡障礙等。

她說,中醫在治療中耳積水急性期時,是先投以疏風清熱、散解風邪的藥物,例如銀翹散、荊防散毒散,如果病況持續很久,可能病童體質脾虛或腎虛,會用通氣散、通翹活血湯、補中益氣湯、耳聾左慈丸、桂附八味丸,視體質加減藥方運用,而針灸與穴位按摩可選擇聽宮、聽會、耳門、翳風等穴位。

考量到孩童可能不愛針灸,林健蓉健議,如果孩子沒有裝上中耳通氣管,家長可幫孩子做「鳴天鼓」,將十指置於孩子頭顱的枕部,雙手掌心按壓雙耳,然後放開雙手,因為壓力改變,耳朵會有敲鼓般的聲音;或以手掌置於耳朵,雙手食指、中指橫按在頭枕部,再把食指疊在中指上面用力滑下,扣擊枕骨,如同擊鼓。

在日常的食療保健上,她指出,由山藥、薏仁、茯苓、蓮子、芡實等藥材做成的四神湯,兼顧補脾與利水作用,且味道甘甜,如果要長期食用,可以先請教中醫師判斷體質後加減運用。

林健蓉指出,西醫治療病患中耳積水是給予抗生素兩週,治療追蹤二、三個月後仍未積水消失,就會放置中耳通氣管,中耳通氣管通常會在耳膜滯留半年左右,但是病童反覆發作而經常吃抗生素,或是每次感冒就會中耳積水時,中醫提供了另一個治療及保健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