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摘要]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A mountain or a molehill?

撰稿人:張秀雯 (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聽力師)
審稿人: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文章原始出處:
篇名: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A mountain or a molehill?
作者:Anne Marie Tharpe
出處: The Hearing Journal, 60(7), pp: 10-16.
出版年份: 2007

文章內容摘要:
這是一篇回顧性的文章,作者Anne Marie Tharpe透過淺顯的文字敘述,以問答的方式為讀者說明單側聽損對於兒童的影響。在文章中,作者整理了歷年來學術界中對於此一主題的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1. 單側聽損兒童在學校被留級的機率是聽常兒童的10倍,其中又有35%需要學業資源的協助(Bess et al, 1986)。
2. 單側聽損兒童中有20%有行為上的問題。
3. 有一些單側聽損兒童呈現學習上的困難,但是有一些卻沒有。有研究報告發現單側聽損發生在右耳時較容易導致學業上的困難(Bess et al, 1986; Hartving, et al, 1989)。另外,聽損的嚴重度亦是影響因素之一。有學者亦指出,導致單側聽損的病灶可能是造成學業成績低落的主因,例如,「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在美國是造成習語前兒童單側聽損的主要原因之一,亦會導致神經系統的缺陷,進而造成學習上的障礙(Nance, 2007)。
4. 在出生時單耳未通過聽力篩檢的嬰幼兒中有40%後續發展為雙耳聽損(Neault, 2005)。
5. 相較於聽常兒童,一般認為單側聽損兒童在吵雜環境中呈現聽取上的困難,對於音源的辨位能力較差。然而,有研究指出,即使是語音來自於好耳側、噪音在壞耳側的狀況下,單側聽損兒童仍有聽取上的困難(Tharpe, 1986)。此研究結果點出了一般建議單側聽損兒童在教室中的座位安排(preferential classroom seating)並非真正的有幫助。

對於單側聽損兒童是否需要聽覺輔具的協助,作者建議聽力師們採用問卷的方式讓家長填寫,以評估這群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聽取能力,並以問卷結果作為選配輔具與否的依據。可採用的問卷包括CHILD(Children’s Home Inventory for Listening Difficulties)與SIFTER(Screening Inventory for Targeting Educational Risk)。

一般對於單側聽損兒童適合使用何種聽覺輔具有許多的爭議。作者所整理的文獻報告中,以個人化的調頻助聽系統(personal FM system)提供最顯著的成效。例如,Kenworthy與其研究團隊在1990年的報告中比較使用「對側傳導型助聽器」(CROS)、個人化調頻助聽系統、未配戴任何助聽輔具三種情況下所測得的語音理解分數,結果顯示以個人化調頻助聽系統所提供的效果最為顯著。亦有學者比較壞耳側配戴助聽器、使用對側傳導型助聽器、以及個人化調頻助聽系統的差異(Updike, 1994),結論仍為調頻系統提供最佳的語音辨識能力。

作者目前並不建議單側聽損兒童使用骨導植入式助聽器(Bone-Anchored Hearing Aid, BAHA),因為尚未有具體的文獻證據顯示此種輔具對於單側聽損兒童的幫助。

作者最後列舉出幾個有待學術界回答的問題:
1. 單側聽損兒童在教室外是否需要使用助聽器呢?
2. 助聽器對於各種單側聽損程度是否均有幫助呢?
3. 單側聽損耳助聽後是否有雙耳的優勢呢?
4. 如何在一群單側聽損兒童中鑑別出可能影響其學習能力的個案?

個人心得:
在臨床上所觀察到單側聽損的影響似乎也與患者本身適應能力及學習能力呈現相關。有些患者完全不以為意,直到成年接受健康檢查時才發現單耳失聽的狀況。但是也有些患者將單側聽損所造成的影響視為洪水猛獸般,將生活中一切的不順利均歸因於一耳失聽。後者對於聽覺輔具的接受度極高,即使是只有些微的幫助,也願意花錢購買高價的輔具。有趣的是,這些患者本身對於輔具的效益,似乎與時間呈現負相關,從剛開始使用時的高滿意度,經過一段時間後,有些患者就將輔具收在抽屜中不用了。如何鑑別出會持續使用輔具的患者應是一有趣的研究主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