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賴穎暉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研究生)
審稿人: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文章原始出處:
篇名:Speech signal modification to increase intelligibility in noisy environments
作者:Sungyub D. Yoo, J. Robert Boston, Amro El-Jaroudi, Ching-Chung Li, John D. Durrant, Kristie Kovacyk, and Susan Shaiman
出處: J. Acoust. Soc. Am., 122(2), pp: 1138-1149.
出版年份: 2007
研究動機:
此篇文章的研究動機主要想找出一個新的演算法,來提高語音於噪音環境下之語音理解度,並將此演算法實際運用於聲音處理裝置,讓使用者能於噪音環境中有更佳的語音溝通效果。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摘要]Speech signal modification to increase intelligibility in noisy environments
[摘要]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A mountain or a molehill?
撰稿人:張秀雯 (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聽力師)
審稿人: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文章原始出處:
篇名: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A mountain or a molehill?
作者:Anne Marie Tharpe
出處: The Hearing Journal, 60(7), pp: 10-16.
出版年份: 2007
文章內容摘要:
這是一篇回顧性的文章,作者Anne Marie Tharpe透過淺顯的文字敘述,以問答的方式為讀者說明單側聽損對於兒童的影響。在文章中,作者整理了歷年來學術界中對於此一主題的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摘要]Language Progress of Children Using Advanced Hearing Aids: A Multisite Clinical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撰稿人:張慧珊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研究生)
審稿人:張秀雯 (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聽力師)
文章原始出處:
篇名:Language Progress of Children Using Advanced Hearing Aids: A Multisite Clinical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作者:Jane Auriemmo, Chi Lau, and Frances Kuk
出處: The Hearing Review, 2007(July)
出版年份: 2007
研究動機:
因為新生兒聽力篩檢的普遍,所以可以早期診斷出聽損嬰幼兒、早期為他們選配助聽器。此外,助聽器科技越來越進步,因此聽力師為他們選配助聽器時也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助聽器高階的功能包括寬頻動態範圍壓縮(WDRC)、低壓縮閾值(CT)、多頻道與有效的回饋音消除系統等,這些高階功能可以使聽損的嬰幼兒聽得更好;但這些高階功能並沒有被所有的人認同,尤其是嬰幼兒使用噪音消除系統(噪音環境中聽得更舒適)與方向性麥克風系統(噪音環境中聽得更清晰)的議題更是爭論不休,因為學者們認為使用這些功能或許會剝奪孩童們伴隨性的學習(例如:”隨機聽取的能力”的機會);更糟的情況還會影響孩童們的溝通與語言能力的發展。美國聽力學會(AAA)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早期聽覺偵查與介入計畫認為這個議題需要一些研究報告,因此他們建議可以評估孩童使用不同助聽器科技(特別是噪音消除系統與方向性麥克風系統)後的語言發展狀況。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是追蹤49位孩童配戴有噪音消除系統與全自動方向性麥克風之高階助聽器後的語言/言語發展。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摘要]New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take the annoyance out of transient noise
撰稿人:姚讚峰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碩士研究生)
審稿人:張秀雯 (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聽力師)
文章原始出處:
篇名:New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take the annoyance out of transient noise
作者:Josef Chalupper and Thomas A. Powers
出處:The Hearing Journal, 60(7), pp: 42-48.
出版年份: 2007
研究動機:
背景噪音長久以來在助聽器的處理上都是一個很大的議題,它除了會造成語音理解度的下降外,還有可能對配戴者帶來十分大的困惱,這會讓助聽器配戴者產生不好的經驗,進而將選購的助聽器棄之不用。2007年七月,Hernandez與其研究團隊在The Hearing Review中發表了一篇文章”An Assessment of Everyday Noises and Their Annoyance”,文中對於在真實環境中常發生的噪音種類百分比以及各種噪音種類造成助聽器配戴者的困擾程度做統計,結果顯示環境中的短暫噪音(如碗盤撞擊的喀喀聲)占了環境各式噪音的33%。而各種噪音所造成的困惱程度,從完全沒有困惱到十分困惱可劃分為0~10,11個困惱程度指數,其中短暫噪音的困惱程度指數統計為5.8。依據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知道短暫的噪音對於助聽器配戴者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這篇文章中,西門子的助聽器-CENTRA-提出一個針對短暫噪音處理的新架構,希望在助聽器的噪音處理上能更加改善。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摘要]Effects of noise and distortion on speech quality judgments in normal-hearing and hearing-impaired listeners
撰稿人:李讓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碩士研究生)
審稿人: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文章原始出處:
篇名:Effects of noise and distortion on speech quality judgments in normal-hearing and hearing-impaired listeners
作者:Kathryn H. Arehart, James M. Kates, Melinda C. Anderson, and Lewis O. Harvey, Jr.
出處:J. Acoust. Soc. Am., 122(2), pp: 1150-1164.
出版年份:2007
關鍵字:語音音質判斷(speech quality judgments)
研究動機:
本篇研究論文探討聽常者以及聽損者在不同程度的噪音及失真情況下對聲音品質的感知及預測;希望由此模擬並比較助聽器等成音裝置產生的噪音及失真對語音音質感知的影響。
[摘要]Amplified Telephon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撰稿人:何承諭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碩士研究生)
審稿人:蔡昆憲 (陽明大學醫工所聽語工程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文章原始出處:
篇名:Amplified Telephon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作者:Carsten Trads
期刊名:The Hearing Review
期號:July
年份:2007
文章內容摘要:
作者Carsten Trads是Clarity公司的總裁,公司主要專注在為聽損者提供放大電話(amplified telephones)、通報系統(notification systems)、助聽輔具(assistive listening devices)與其它溝通輔具(communication devices)。作者在文章中,簡要回顧了放大電話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發展。摘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