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訊息轉載自8/29的自由電子報,如不同意轉載,請聯絡板主刪除此篇文章。
〔編譯羅彥傑/綜合華盛頓二十七日外電報導〕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在老鼠內耳培養出影響聽力至為關鍵的耳蝸毛細胞,這是科學界迄今為止在再生毛細胞方面最重要的突破。這些發現可能促成治療人類耳聾的新療法問世,對全球二億五千萬聾人或重聽人士將是一大福音。
主持這項研究的是美國「奧勒岡衛生暨科學大學」研究員布里甘德及其同僚,布里甘德本人正好有重聽的毛病。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期刊上。
缺少這些位於耳蝸的毛細胞,或者是控制毛細胞的神經,乃是造成耳聾的最常見病因,占了六成至九成的病例,而且哺乳類動物沒有辦法重新製造這些毛細胞。
這些毛細胞能傳達聲音,活化內耳神經,將知覺訊息傳達給大腦。毛細胞受損也可能導致耳鳴現象。
人類的耳蝸有約一萬五千五百個這種毛細胞,這些毛細胞會因為老化、過度噪音、基因缺陷及特定的藥物與感染而受損。
奧勒岡團隊利用基因療法,在老鼠胚胎尚處於母體子宮時,就恢復耳蝸毛細胞,也就是用健康的新細胞取代有缺陷的細胞。研究人員也發現,這些由Atoh1基因操縱所產生的細胞,具備健康毛細胞所該有的所有特徵。
這是科學界首次證明哺乳類動物的毛細胞可以從無到有地培養出來,奧勒岡團隊現已展開實驗,測試這項技術能否扭轉造成老鼠耳聾的基因突變。
如果能夠成功,希望為調查人類聽力喪失原因提出更適合的老鼠模式,最終發展出再生毛細胞與治療人類耳聾的療法。